福建省水產研究所資訊:
日前,由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承擔的“水產生物太空搭載與誘變育種研究”項目在廈門通過成果鑒定。以中國空間研究院戚發軔院士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創新性,達到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
該項目研制了帶水和不帶水的水產生物太空搭載系統,先后4次搭載水產動植物23種,并有15種存活返回,解決了水產生物太空搭載及保活關鍵技術,保證了水產生物太空搭載成功率。通過對存活返回的15種生物進行了培養和遺傳變異分析發現:搭載組鹵蟲卵孵化速度、孵化率、生長速度和懷卵量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搭載組蒙古裸腹溞蛋白質、EPA、DHA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利用RAPD和AFLP等分子標記技術對搭載的鹵蟲、細基江蘺及壇紫菜基因組DNA進行檢測分析,部分基因位點出現較為顯著差異,搭載組鳉魚生長速度加快、性成熟周期縮短,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據介紹,太空誘變育種是水產育種的重要途徑之一,將為我國今后水產生物太空搭載與誘變育種研究和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戚發軔院士及與會專家對省水產研究所做為地方研究機構所,敢于創新、勇于探索,積極開展水產太空育種試驗研究并取得巨大突破和創新給予了充分肯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