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聞網資訊:養殖戶信心倍增市場有望回暖
自1994年開始,大菱鲆工廠化養殖在我市異軍突起,養殖面積迅速發展至136萬立方米。然而,14年來,由于產業發展過快、種質資源缺乏等原因,我市大菱鲆種質嚴重退化、病害不斷增多,養殖面積銳減至不足14萬立方米。為使大菱鲆這一優勢產業得以延續,環翠區水產養殖協會在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于今年1月16日從法國成功引進了420余尾大菱鲆種魚,并落戶經區泊于鎮。業內人士認為,這會讓大菱鲆養殖戶逐漸恢復信心,大菱鲆市場回暖指日可待。
大菱鲆原產于歐洲近海,1992年由黃海水產研究所首次從英國引入我國,開發工廠化養殖。那時,大菱鲆表現出優良的養殖性狀,生長速度、抗逆性、食味均優于牙鲆、石鰈、圓斑星鰈等本地鲆鰈魚類。1994年,我市成功引進大菱鲆魚苗繁育后,該項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我市工廠化養殖面積發展到136萬立方米,產量達2546噸,成為全市水產養殖的支柱產業。
后來,一場“大菱鲆風波”席卷全國,期間,盡管我市眾多養殖戶經受住了上級部門的多次抽檢,但受整個大菱鲆市場狀態低迷的影響,我市大菱鲆養殖業遭受重創,價格一落千丈,由每公斤80余元狂跌到每公斤7元左右仍無人問津。
經常奔走于海陽、萊州、龍口等地銷售大菱鲆的銷售商林雄告訴記者,2007年底,從整個山東半島的大菱鲆養殖情況來看,大菱鲆養殖規模縮減了6成以上。環翠區水產養殖協會會長喬志平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大菱鲆養殖戶由原來的700余戶減至60余戶。喬志平說,造成大菱鲆養殖規模縮減主要原因是,風波過后,市場持續了一年多的低價位,一些規模稍小的養殖戶,無力堅持而倒閉,部分養殖戶則轉行養殖海參等其他海產品。
由于養殖面積縮減,市場供應量銳減,2008年初,大菱鲆的價格開始穩步回升。目前,價格已恢復到每公斤80元左右。但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雖然大菱鲆市場有望回暖,但我市許多大菱鲆養殖戶都感到“魚難養、苗難育”,對大菱鲆養殖失去信心。“種質庫太小,就好比是人近親結婚,其下一代必然孱弱多病。”文登市小觀鎮養殖戶宋志杰告訴記者,種質退化后,大菱鲆抵抗力下降,特別容易生病。
經區農業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正青在分析這其中的原因時提到,大菱鲆自突破人工育苗至今已達16年之久,由于種魚的重復使用,種質退化已經顯現。由此帶來的養成期由8個月延長至18個月、成活率由85%以上降低至55%左右、病蟲害增多等一系列問題,一直困擾著大菱鲆養殖戶。大菱鲆種質退化問題已引起我市相關部門的重視,選育新一代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性狀優良的大菱鲆新品種,使大菱鲆這一優勢產業得以延續,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為重振大菱鲆養殖經濟,帶動工廠化養殖發展,2007年3月,我市成立環翠區水產養殖協會,著手對大菱鲆養殖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并與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加強聯系,積極與法國有關水產部門聯系,引進新種魚。在多部門的積極配合下,經過兩年多的溝通磋商,我市從法國引進大菱鲆項目獲得國家農業部的批準。今年1月17日上午,420尾大菱鲆種魚經過長途跋涉,從法國順利來到威海,落戶經區泊于鎮。據了解,每尾種魚的價格為600元,該項目將分批從法國引進種魚3000尾。
據環翠區水產養殖協會秘書長王承祿介紹,這批大菱鲆種魚將給我市水產化工養殖帶來新契機。預計在今年秋季即可培育出無公害的優質魚苗4000萬尾左右,并供給市區養殖單位進行養殖。屆時,我市消費者將會購買到達到國家標準的綠色無公害的優質大菱鲆。王承祿表示,只要能夠按標準進行養殖,讓養殖戶恢復對市場的信心,那么大菱鲆養殖產業回暖指日可待。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