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甘肅日報訊:示范點畝產由300公斤提高到1150公斤
本報蘭州訊 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努力探索新型高效水產養殖技術,采取綜合性高效漁業技術,畝產由300公斤提高到1150公斤,水產養殖效益顯著提高。
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科技人員經過3年探索實踐,努力突破我省池塘養殖存在的溶氧低、密度低、產量低和成本高的“三低一高”難題。采取機械化養殖技術節約人力投資,變粗放型低密度養殖為高密度養殖,增氧機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微生態制劑保障了水質清純,投餌機、發電機提高了養殖專業化水平,從而大大提高養殖密度,1畝池塘的養魚容量由以前的100尾平均提高到2000尾,最高可達5000尾。攻克傳統深水域養魚方式導致魚生長慢的難題,采用淺水養魚方式,使池塘水溫快速升高,延長了魚的最佳生長時間,從而加快了生長速度,提高了產量。同時,放黃辣丁和武昌魚等名優水產新品種,采取科學防病技術,對池塘、水源和魚種進行消毒,預防了魚病發生,提高了養殖成活率。
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示范養殖的黃辣丁單產達到1250公斤,實現養殖利潤20多萬元;示范養殖的武昌魚單產達到325公斤。同時,在酒泉、張掖、天水、臨夏、慶陽等10個市州示范2000畝,推廣8000畝,示范點畝產達1150公斤,畝利潤達到1800元;推廣區畝產達900公斤,畝利潤1200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