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參游進蝦池,使廢棄的蝦池起死回生,也使海參產量翻了番!”8月25日,即墨市海參養殖戶老董難掩喜悅,盡管他每年承包蝦池花的是1000多元一畝的高價,但養參的高效益仍能使他獲得可觀的利潤。記者采訪了解到,隨著高效漁業在本市漸成氣候,本市已有兩萬畝廢棄蝦池被改造成海參池,到年底,將有價值10億元的“參寶寶”從這里游向全國市場。
海參救活廢棄蝦池
膠南市瑯琊鎮的養殖戶劉先生告訴記者,10年前,他養殖的幾十畝對蝦因蝦病幾乎毀于一旦,蝦池因此廢棄多年。直到3年前,看到不少村民靠蝦池養參腰包鼓起來,他也動心了。如今,他的養殖池每年有數十萬元的收入。
像劉先生這樣的養蝦人,在膠南的幾個臨海鎮比比皆是。據該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介紹,幾年前,他們對瑯琊鎮15畝廢蝦池進行改造,嘗試用蝦池養海參;2003年,又在泊里、大珠山等沿海鎮推廣“蝦池海參”1080畝,當年實現產值5839萬元,1000多個養殖戶純收入2800萬元。
“通過幾年的發展,全市蝦池養海參已蔚然成風,從廢棄的蝦池游出的海參,已撐起全市海參養殖產業的半邊天。”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效益高受漁民青睞
“由于養殖海參效益高,昔日無人問津的廢蝦池如今成了漁民眼中的‘香餑餑’。”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技術推廣站的有關專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同樣一畝蝦池,養蝦的效益在1萬元左右,養參的效益卻在3萬元之上,而改造1畝蝦池養參,投入僅在1萬元~1.5萬元之間,第一年就可盈利。“而且,養海參病害少、風險低,對漁民而言,比養蝦要劃算多了”。
“3年前,承包一畝蝦池的費用不過300元左右,現在,最高價超過了1300元!”即墨市田橫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年“游”出10億元
市海洋與漁業局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蝦池養海參1.1萬畝,今年以來又新改造蝦池近9000畝。本市形成了田橫鎮、溫泉鎮、瑯琊鎮、薛家島等十幾處蝦池養參示范區。按一畝蝦池產400公斤海參來算,一畝蝦池的產值就達近5萬元,全市2萬畝蝦池產值近10億元。
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認為,高效漁業已成為本市發展漁業經濟的著力方向,“蝦池養參在本市正在逐漸壯大,漁業部門將通過3年的扶持,將其發展成本市水產養殖的一大特色產業”。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