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流行情況] 本病發病原因迄今尚無較一致的看法。有研究者認為是稚幼鮑對人工配合飼料尚未完全適應,致使消化道內的原有微生物體系被打亂所致;另有研究者認為是在光照強烈及水流不暢情況下,投喂的新鮮海藻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溶氧過多引起鮑發病;也有研究者認為是病源性的,是由某些病原菌感染所致。該病自80年代后期起在我國育苗生產單位時有發生,是剝離后1~2個月期間內稚幼鮑的多發病之一,中間育成階段的鮑苗有時也可能發病。本病主要發生于高溫季節,低溫季節發病率較低。發病后蔓延較快,發病面廣、死亡量也比較大,有可能給育苗單位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臨床癥狀] 病鮑吸附力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吸附能力,攝食量劇減甚至停食。鮑體浮于水面,口部色素退化,齒舌異常擴張。解剖可見其上皮組織全身肌肉和結締組織中都有氣泡,血管也發生氣泡栓塞,血細胞中液泡擴大,內臟部位腫脹。
[防治措施] 在日常投喂中嚴格遵守“四定”原則,另外注意①投喂大量新鮮海藻時應避免強光照射,并加大水流量。②如因投喂人工配合飼料使鮑消化不良以致發酵后產生氣泡,只要刺破氣泡放出氣體,病鮑可慢慢自愈。此外可選擇更換適口餌料。③發現病情后,及時將病鮑轉移到新鮮海水中暫養并加大流水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