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魚種選擇 優質的魚種,是實現細鱗鯧養殖高產穩產的前提條件。因此,放養的隔冬魚種,應選擇全長達8—12厘米、體質健壯、魚體肥滿結實、規格整齊、體色鮮艷、體表光滑、鱗片與鰭條完整無損、游動活潑正常、溯水性強、無寄生蟲寄生、無病的魚種。根據多年養殖實踐經驗,放養魚種的規格越大,養殖成活率越高。
2.魚種消毒 細鱗鯧魚種在放養之前,應采用藥物浸泡消毒。因為清塘過的池塘,若放養不經消毒處理過的魚種,會把病原體帶入池塘;一遇條件適宜,病原體便會大量滋生而引發魚病,尤其魚種經越冬、運輸、搬運、體質較弱,很容易因受傷而感染病菌。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幾種:①用5‰食鹽水浸泡30分鐘;②用1—2毫克/升亞甲基藍浸泡30分鐘。③用1—2毫克/升土霉素浸泡1小時。消毒時應注意:每次浸浴的時間,要根據魚的具體反應情況而靈活掌握;藥浴用的藥水只能用一次,用后要一起倒入池中;藥浴不要用金屬容器,避免產生毒性反應。
3.放養時間 當池塘水溫達20℃以上時,應及時放養細鱗鯧越冬魚種,長江以南地區常在5月初,因此時魚種入池即可攝食,而池塘的環境條件較越冬溫室更有利于細鱗鯧的生長,即人們常說的“寬水養大魚”。越冬魚種放養時,要特別注意池塘水溫與越冬池水溫的溫差不得大于3℃。
4.放養密度 細鱗鯧越冬魚種的放養密度,要根據放養規格、放養時間、池塘水質、飼料豐欠及質量、養成商品魚的規格、出塘時間及養殖者的管理、技術水平等條件而確定。
由于細鱗鯧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強,適宜于高密度養殖。盡管池塘養殖的經濟效益是與放養密度密切相關,但過高的放養密度非但達不到預期的高產目的,反而造成池塘缺氧而泛塘。所以放養密度要合理,一般8—12厘米的細鱗鯧冬片魚種,畝放養1000—1200尾。為改善水質,可搭養少量鰱鳊魚,鰱鳊魚搭配放養的比例為4—5:1。具體放養密度可根據下列公式:
畝放養量=(預計每畝毛產量÷計劃起捕時魚體平均體重) ÷預計成活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