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西海都市報資訊:伴隨我省黃河上游梯級水電站開發步伐的加快和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我省冷水魚養殖呈現增長勢頭,但作為重要捕撈工具的船舶檢驗卻面臨散、亂、差的局面。
“從去年10月開始,我們對龍羊峽湖區從事漁業捕撈的390艘船只首次檢驗后,發現基本上都是作坊生產,隱患極大。”3月5日,青海漁業船舶檢驗局執法人員郝富衛說。
目前,我省漁業捕撈船只主要集中在龍羊峽庫區、李家峽庫區和可魯克湖。據初步調查,全省現有大小船只550艘,從業人員達到兩千多人。僅龍羊峽庫區,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3個專業漁村。但漁船檢驗成了真空。雖在2007年12月,經國家漁業船舶檢驗局批準成立了青海漁業船舶檢驗局,但由于人員、組織架構等沒有理順,檢驗工作處于被動局面。
“經不起風浪的小漁船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會給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省漁政總站辦公室主任覃永生通過摸底后認為。目前,我省從事漁業生產的船只散、亂、差的狀況為:由于水域面積分散和出產水產品品種的不同,捕撈船只不集中,管理難度大;船只制造混亂,基本以手扶拖拉機機頭帶動,幾張鐵皮,一把焊槍,就能“出廠”下水,馬力有大有小,抵御風浪的能力脆弱。實際上,我省至今還沒有一家具備船只制造資質的企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沒有一人經過船只駕駛培訓。這種局面應引起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