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到市場買魷魚,發現魚身上附著的冰塊太厚,于是就抓起魚用力敲打,試圖將冰塊打掉,但立刻被小販制止了。小販稱,冰塊同魚是一塊賣的。”家住山東濟南建新南路的市民楊女士說起買魚的經歷,有點生氣。當她把三斤魷魚拿回家,解凍后再稱時發現魷魚已經變成了兩斤半。“這些冰塊就有半斤重。”楊女士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
5日,記者在濟南多家超市里看到,比目魚、雞腿、海鮮等多種散裝冷凍食品外面都包著厚厚的冰層,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記者隨手挑了兩個雞腿準備把冰敲掉時,一旁的營業員馬上制止。記者詢問為何不能敲掉冰塊稱重時,工作人員解釋說,超市已經考慮到了冰的重量,所以這些含冰的產品比不含冰的價格要低。
不少經營者告訴記者,冷凍品和冰塊是連在一起的,到批發市場批發時也是連同冰塊一起買的,如果在零售時顧客要除去冰塊,這損失就要轉嫁到零售商頭上。而且,他們也考慮了有冰塊這一因素,所以價格已經相對便宜了。
濟南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表示,盡管含冰的水產品價格事先有了一些折扣,但消費者在購買時根本不知道去除冰后的水產品凈重到底是多少,搭冰銷售雖然能確保產品新鮮度,但如果商家對加冰重量不予明確說明的話,這將觸及到消費者的知情權。
記者隨后又咨詢了濟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人員解釋說,消費者如果購買的是袋裝的冷凍食品,根據國家的定量包裝標準,主要是看速凍食品的凈含量是否合格。問題的難點是散裝的冷凍食品和飲料里的冰塊含量不好確定,對于這些商品的銷售,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出統一的含冰量標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