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聞晨報資訊: 有“長江第一鮮”之稱的刀魚本周開始在銅川路批量入市,一條重3兩以上的刀魚開價800元,漲到去年同期價的兩倍。不過今年2月起刀魚開捕,直到昨天,掛出“真正長江刀魚”廣告牌的銅川路攤位只有3個,每天出貨量也比去年劇減六成。
崇明和江陰一些水產老法師透露,“崇明刀”大多銷往江陰,上海人開車到江陰的飯店吃刀魚,實際上吃到的大多是崇明刀魚。
刀魚“跑”不動虧本風險大
———條重3兩以上的刀魚每斤開價2500元。開價翻跟斗不是物以稀為貴,而是因為銷售風險大,如果賣不掉放進冰箱儲存后再拿出來,攤主就得虧本推銷。
昨天記者在銅川路現場兜了兩圈,總共才尋到3個用泡沫塑料箱存放刀魚的攤位。一見記者詢價,攤主立馬打開泡沫塑料箱,用手輕輕撥開一層冰屑,讓記者看貨。條重3兩以上的刀魚每斤開價2500元,條重2兩以上的“中刀”開價1400元。有個攤位只在冰屑下存放了一條3兩“大刀”,其余都是“中刀”、“毛刀”。攤主解釋說,今年進價特高,來要貨的飯店采購員又寥寥無幾,所以只進了一條“樣板刀”。
銅川路水產市場行情統計員唐泰來告訴記者,長江刀魚細骨遍全身,魚形酷似刀。刀魚群每年春天隨潮流由海洋涌向長江產卵,在溯江而上的過程中,身上鹽分淡化,身體長肥,吃口鮮美粉嫩,入口即化。近幾年因與長江刀魚外形相似、吃口相差懸殊的“海刀”頻頻在市場中冒充“江刀”,刀魚越來越賣不動了。前年銅川路有10多個攤位批發刀魚,每天出貨200多斤。去年春天減至6個,每天出貨60多斤,而這幾天,每天僅出貨20多斤。
“崇明刀”大多銷往江陰
———“上海人開車到江陰的飯店吃刀魚,實際上吃到的大多是崇明刀魚。”如何看出產地不同?一家批發行的伙計解釋說:“崇明刀魚魚身雪白,江陰的魚身泛黃。”
吳淞碼頭附近馬路上也有好幾個刀魚攤位,但零售的大多是條重1兩甚至半兩的“毛刀”,每斤開價僅20-30元。當地一些魚販說,崇明島、長興島申辦了捕撈證的漁船有上百艘。捕撈到的“大刀”、“中刀”每天一早運抵吳淞碼頭后,絕大多數交由批發商賣到了江陰一帶。
江陰市的小湖水產市場城中菜場有100多個批發攤位,實際營業的只有20多個。一家批發行的伙計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江陰刀魚大量上市要到3月20日后,眼下該市場中交易的刀魚都是崇明刀魚。即便3月20日后,市場上仍將以崇明刀魚居多。
在當地濱江村新溝水閘邊,有艘長期停泊的漁船,專事長江水產收購、批發。船主說,來買刀魚必須得預訂,因為長江捕魚都在漲潮時進行,一天兩個潮頭近10個小時,往往只能撈上大大小小20-30條真正長江刀魚。
·實用鏈接·
“江刀”和“海刀”
“江刀”:魚體結實,下腭處呈尖刺狀,長度超過魚鰓很多,體側有魚鰭,鰭后有游離絲狀物,其長度超過身體的一半。上岸1天的新鮮刀魚魚鰓鮮紅,肛門無泄漏,鱗片閃銀光,脫鱗刀魚往往要跌價一半。
“海刀”:一般都是雄性刀魚,是條重4兩甚至半斤的“大模子”,肉頭較粗。因為“海刀”是從近海捕撈、經過10來天才運到碼頭進入市場的,魚體往往不挺括,有些甚至魚肚破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