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大連晚報資訊:自古以來,大連地區不僅是刺參的天然產地,而且品質優異,為眾多海參中之上品。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遼東產之海參,不僅其品質極佳,而且藥性甘溫無毒,具有補腎,生脈血,治下痢及潰瘍等功效,因藥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
近兩年,大連海參行業的迅猛發展,造就了一大批海參企業和品牌,市場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面對越來越多的選擇,消費者反而有些無所適從,關于海參營養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在“3·15”到來之際,讓我們聽聽相關行業專家學者的說法,在眾說紛紜中還大連海參以本來面目。
營養:海參位尊“八珍”
目前,有學者提出海參的營養基本等于豬蹄,對于這種說法,大連水產學院“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兼職博士生導師常亞青教授說,認為不值一駁。“如果單比較蛋白含量,海參與豬蹄是差不多,但海參體內還含有其他多種營養物質,是豬蹄所不具備的。”對此,業內一位專業人士曾舉過一個不見得恰當但容易理解的例子,“如果想要達到吃一個海參所吸收的同等營養,可能需要吃一只豬蹄、一只雞腿、一個蘋果、一杯豆漿……可是,有誰能夠一次吃得下這些東西?”
對于海參到底有哪些營養價值,常亞青做了多年的研究。他說:“海參在各類山珍海味中位尊‘八珍’,還具有多種中醫特指的補益養生功能。近半個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者對40多種海參化學成分的研究表明,海參不僅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化學元素等人體所需的50多種營養成分,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酸性粘多糖、海參皂苷和膠原蛋白等,而且海參活性物質的藥理活性十分廣泛,有望成為治療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的新型藥物。
品牌:大連市場仍屬初級階段
近兩年大連海參行業的迅猛發展,造就了一大批海參企業和品牌,市場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但在大連資深營銷管理專家王愛武看來,目前這個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表現很多企業和品牌沒有一個明晰定位。“這樣的企業可能一時之利,但很難走得穩健、做得長遠,一旦市場環境有所變化,可能就會因核心競爭力缺失而被淘汰離場。”
工業企業生產規模擴大、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這在經濟學當中被稱為規模效應。但據王愛武介紹,農產品行業有一個與之相反的現象,那就是企業的規模大了之后,反而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形成“規模不經濟”。
“這種產業特點并不是說海參行業不需要品牌。”王愛武說,近日關于農貿市場中使用福爾馬林等溶液泡發海參的報道引起了他的關注,“這讓消費者對海參產生了不信任,任其發展將給海參行業的整體形象帶來巨大打擊。這個時候,就需要優質品牌用高標準產品質量提振消費者的信心,引領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行業:標準缺失仍是隱憂
據曾任國家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的李曉川研究員介紹,中國的海參行業經過近兩年的迅猛發展,形成北起大連南至福建養殖海域超過百萬畝,年產值150~200億人民幣的規模,已經超越了對蝦、蟹類、鰻鱺等類別成為水產品當中數一數二的“大哥”級產業。但目前,這個龐然大物所面對的一個尷尬處境是,行業標準嚴重滯后于發展現實,使得市場上的海參產品魚龍混雜、良莠難分。
“上世紀80年代制定的干海參(剌參)國家標準,主要針對傳統方法加工的鹽干海參。該標準的理化指標僅規定了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2.0%。李主任說,他覺得這個標準的變化是各方妥協的結果,也是當時海參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反映。“12%的水分含量可以保證海參的高品質。隨著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海參的需求,要求低價位的海參產品,市場上高鹽分的海參層出不窮。后來,標準就不得不將鹽分放寬到40%,以維系海參市場。”現在,隨著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海參產品結構的變化(淡干海參和即食海參大量出現)以及消費水平的提高,高品質的海參產品加工已經不再是個技術問題,將標準進一步提高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對于高速發展的海參市場,標準的缺失可能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對于當年多寶魚事件的慘痛教訓李主任記憶猶新,產品問題被曝光使消費者對這種名貴水產品失去了信任,“一夜之間,整個產業就垮了。”
2007年,由國家相關部門、業界專家和海參企業參加的“干海參標準修訂研討會”在大連舉辦。會上大家對干海參的新行業標準的草案進行了熱烈和深入地研討。“我們力爭在2009年將該標準呈報國家有關部門,使之盡早成為可操作性強的行業標準,并將海參產品納入國家或行業的水產品的質量監控計劃,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海參消費環境。”李主任最后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