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喂技術管理
投喂是給食式網箱養魚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日常管理技術。對濾食性魚類一般不投飼,但在飼養后期也可以投喂一些粉狀飼料,以補充天然餌料的不足。在投喂量確定之后,投喂的技術管理主要包括投喂次數、訓練攝食方法及投喂技巧。
(1)投喂次數
每天投喂次數多少,是影響投喂效果及防止飼料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總的日投喂量確定之后,以量少、次多為投喂原則,可以減少因一次性投喂過多造成飼料沉底或隨水外溢的浪費現象。在投喂面團狀飼料或粉狀飼料時,更應注意這一點。但如果投喂次數過多,每次投喂量過少,也會使日投喂量過于分散而引起魚群爭食,出現強者飽食、弱者受餓的狀況,造成魚群生長不均勻現象。一般的網箱,日投喂宜為6~8次,如有條件,也可以增至8~12次,晚上亦可投喂。
(2)訓練攝食方法
剛放入網箱的魚由于不適應新的環境,1~2天內往往出現沿著網箱壁成群游動的現象。必須做到讓魚養成浮出水面攝食的習慣,其方法是在魚群饑餓狀態下訓練攝食。羅非魚進入網箱第二天就能養成集群浮出水面攝食的習慣,其他魚類則需經過7~10天的訓練。
初期投喂訓練如進行得順利,當水溫達到15~16℃時,就可參照下列方法安排投喂量:第一、第二天投喂量為魚體總重量的0.5%~1%,第三、第四天投喂量為魚體總重量的1%~1.5%,第五、第六天投喂量為魚體總重量的1.5%~2%。自第七天起,如魚群已養成密集爭食的習慣,則可以按庫水溫度與魚種規格所確定的日投喂量進行正常投喂。
(3) 投喂技巧
①為了防止飼料沉底或外溢,可在網箱底部鋪墊一層密眼網紗,并設置食臺。
②遇到風浪大、水流急、水渾濁時,應適當減少投喂量。如投喂浮性顆粒飼料,必須加設集飼裝置,以防飼料被風浪、急流沖走。
③如遇水溫急劇下降、陰天無風、溶氧量降低時,魚類代謝減弱,攝食不旺,應減少投喂量,以免浪費飼料。
④遇到大風、水流湍急時,為了防止飼料外溢散失,可以適當加高食臺圍欄。
⑤飼養后期如水溫下降、魚群不浮上水面時,要特別注意投喂量不宜過多。
⑥移動網箱的當天不要投喂,次日投喂量也應適當減少,因為魚受驚擾后很少攝食。
⑦飼料要分次、定量撒放,魚群不浮上水面攝食時,暫不投喂。
2.防逃與防盜
(1)防逃
魚種剛放入網箱的頭幾天,死亡較多,容易誘來箱外的野雜魚和水老鼠侵襲或咬破網箱,導致網箱逃魚。對此,要按下法嚴格檢查:飼養人員站在小船上,將網箱四周的網衣輕輕提起,仔細觀察網衣是否破損,特別要仔細察看離水面30厘米處的網衣,這是易被水老鼠咬壞的部位。一旦發現破洞,立即補好。
(2)防盜
在成魚起捕前應加強防盜檢查。如發現投飼時魚群不浮上水面攝食,就要警惕可能已發生偷盜魚事故。因網箱的魚群在夜間經過拉網或抄網偷捕驚擾后,常會影響第二天攝食,甚至會有破壞網箱非法偷魚的現象,嚴重時整個網箱里的成魚被盜劫一空。為了防止偷盜,可在網箱區外設置保護區,在網箱周圍裝燈照明,不僅可以減少偷盜,還可以大大減少夜間行船造成損壞網箱的事故。
3.災害天氣前后的安全措施
災害天氣主要是指臺風、暴雨和洪水。臺風常伴隨暴雨出現,網箱區的風力要比陸地強大。設置在湖泊、水庫的網箱,有時會發生傾翻或被風浪擊沉于水底。在臺風侵襲之前,必須嚴格檢查網箱的框架和錨樁是否牢固。固定式網箱要加固繩索,檢查結扎處有無松散,并適當提高網箱露出水面的高度。浮式網箱要防止臺風期間網箱底部與庫底接觸或因摩擦而引起斷線、破網。
洪汛到來會使網箱設置區的水流加快,沖垮網箱樁柱或使浮式網箱走錨移位。洪水水位升高,可使固定式網箱沒頂而出現逃魚。因此,在洪水季節到來前,必須加固網箱,加高網箱露出水面的網衣,必要時將開口網箱加設蓋網封頂。
臺風或暴雨、洪水過后,要立即檢查網箱,觀察有無破損之處,樁柱和繩索是否被毀壞,魚群有無死亡。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損失。
4.定期檢查魚群
定期檢查魚群的目的:一是為了檢查魚群病害,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二是為了觀察魚類的生長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喂量;三是飼養濾食性魚類時,檢查其魚種是否已達到預定規格,以便及時轉入下一階段飼養或準備進行逐級分養和采取捕大留小等措施。
網箱養殖給食式魚類的生長狀況,應每隔7~10天檢查1次,最多不超過15天檢查1次,然后調整投喂量。否則投喂量掌握不準,容易出現多投料造成浪費或少投料導致魚種生長不良。對濾食性魚類,一般每隔30~40天檢查1次生長狀況,根據魚種成活率、生長規格及個體大小均勻度,決定是否進行分箱或捕大留小。檢查魚類的病蟲害,一般在5月初發病季節前結合檢查魚類生長狀況一并進行,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5.魚病預防措施
網箱養魚,魚群密集,容易發病,魚病還會迅速蔓延,造成魚群大量死亡。因此,預防疾病是網箱養魚至關重要的日常管理內容,務必高度重視,落實如下措施。
①細心操作,勿傷魚體。在拉網、運輸、進箱、分箱、轉箱或并箱時,都要細心操作,嚴防魚體受傷。因為受傷魚體容易感染病原體而發病。
②加強苗種檢疫。從外地引進的苗種,一定要按規程做好檢疫工作,防止帶入新的病原體。
③嚴格把好魚種消毒關。魚種投放網箱之前,必須進行體表消毒。采用3%~4%的食鹽水浸浴魚種15分鐘,可預防水霉病和車輪蟲病;采用20~40毫升/升的魚樂消毒劑浸浴魚種30分鐘,可預防爛鰓病等。
④注射疫苗。目前疫苗已被廣泛應用,對網箱放養的魚種或成魚進行疫苗注射,防病效果很好。
⑤消毒飼料,投喂藥餌。待投喂的草料,應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水溶液消毒20~30分鐘。 還可投喂利用大蒜、地錦草、馬齒莧、鐵莧菜、水辣蓼等中草藥或磺胺類、呋喃類、抗生素等西藥配制成的藥餌。
⑥消毒水體。在魚病流行季節,網箱四角采用漂白粉掛袋,每個布袋盛裝漂白粉100克。魚類吃剩的草渣、殘料要及時撈除,防止在網箱內腐爛變質。還要及時清除網箱上的青苔等附著物,防止堵塞網眼,惡化水質。
6.清除網箱附著物
網箱下水3~5天后,會逐漸附著大量的污物,如泥沙、有機碎屑、水螅、苔蘚蟲、藻類和細菌等。這些附著物為害很大,增加了箱體的重量,使網箱下沉;并腐蝕網片材料而縮短網片壽命;最嚴重的是堵塞網眼,使網箱內變為“死水”,造成有機廢物堆積,氧氣缺乏,水質惡化,影響網箱內的魚類生長。因此,清除網箱附著物是網箱養魚日常管理的又一項重要內容,做法如下。
(1)機械清洗
使用噴水槍、潛水泵,以強大的水流把網箱上的污物沖走。設備一般采用噴灌機,配有2.2千瓦柴油機作為動力,進水管長2~3米、直徑15厘米,出水管長2米,管端安裝直徑為12~16毫米的噴嘴。全部設備安裝在一只小木船上。另一只船上安排一根吊桿,可將網箱一面吊起進行沖洗。
(2)沉箱法
采用此法有助于除去網箱上附著的青苔。青苔在水深1米以下就很難生長、繁殖,故若將封閉式網箱下沉至頂部距水面1米處,就可使網目很少附著生物而保持清潔暢通。但是若網箱下沉到距水面5米以下,不僅影響網箱內餌料生物繁殖,也影響到一般魚類的新陳代謝、生活習性及索餌。因此,采用此法時應權衡利弊,綜合考慮。
(3)暴曬法
網箱形狀以圓桶形為宜。若將水下部位定期轉到水面以上讓日光暴曬,便可抑制水生生物繁殖生長,從而大大減少網箱附著物。
(4)藥物清洗法
把箱體網片各個部分輪流露出水面,用石灰水或0.7~1毫克/升的硫酸銅溶液潑灑于網片上,對殺滅絲狀藻類有較好效果。
(5)生物清污法
在網箱中適當搭配飼養雜食性魚類或刮食性魚類,它們會攝食網箱壁上的附著生物,既可減輕附著的嚴重程度,又可提高網箱生產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