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騰騰的饅頭出鍋了,肥肥的貢豬宰好了,高高的戲臺搭起來了,整齊的船隊排好了……祭海節來臨前,記者在周戈莊村看到祭海的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整個漁村沉浸在一種歡樂、喜慶的氣氛中。
3月19日,記者來到田橫鎮周戈莊村漁民劉廣堂家里。為人直爽、知天命之年的他在村里頗有聲望,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老船把頭”。劉廣堂正在家里殺雞洗魚,準備祭海用的貢品。今年57歲的劉廣堂,在海上漂泊40余年,對大海有著特殊的感情,談起祭海節,他話匣子就打開了:“祭海節是漁家人對大海最虔誠的祈禱方式,我從小就最喜歡這一天,整個村子鑼鼓喧天、歡聲笑語,彩旗招展、鞭炮齊鳴,至今還能想起兒時祭海節的歡慶場面……”。
記者問及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生產作業水平提高了,為什么還要“祭!蹦?劉廣堂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周戈莊村自古就是一個漁村,祖祖輩輩以捕魚為生。每年的谷雨前后,漁民們將生產準備工作如修船、添置網具準備就緒后,選一個黃道吉日把漁網抬到船上,便開始祭海,又稱“上網”。自1996年,周戈莊上網節確定在公歷3月18日。2004年以來,祭海節一年比一年紅火,也越來越有名氣,這給小漁村帶來了人氣和商機。
“貢豬宰好嘍!”村民劉延松興沖沖地說。只見院子里的260多斤重的大肥豬已經宰殺完畢,并披上了大紅花,將在祭海當天隆重登場。據劉延松透露,近年來,田橫漁民“洗腳上岸”,嘗試海洋捕撈、灘涂養殖、水產加工等多元化生產。他自己搞起了海產品加工,僅去年一年,純收入達40余萬元。目前,周戈莊淺海已發展5000畝魁蚶,經加工出口日本,每年賺回80多萬美元,基本形成男人出海捕撈、女人在家搞加工的生產模式。
“過去的祭海節,年年祭拜‘龍王’,龍王長什么樣,誰也沒見到;如今的祭海節,我們感謝政府,是政府的幫助,讓漁民富裕了起來。改革開放30年來,漁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延松回憶說,他們家世輩都是漁民,從祖上起,就對“龍王爺”非常虔誠!澳菚r候拜得比現在勤,頭磕得比現在響,可誰也從沒真正富起來,F在的日子,老輩人想都不敢想。這都是趕上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啊!”
從劉延松家出來,走到周戈莊祭海會場,濃濃的節日氣氛撲面而來。龍王廟對面的沙灘上,高高的戲臺已經搭起,準備為鄉親們奉獻上一臺精彩演出。龍王廟附近,性急的商家已經擺好了攤位,準備大顯身手。
“村里各家各戶都進行了衛生大掃除,準備迎接來自四鄰八鄉的親朋好友!蓖械闹芨昵f村漁業主任劉勝進說。據劉勝進介紹,每年的祭海節,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熱情的漁民們都會把自己的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游客們隨便進住一戶漁民家,都可以實地體驗地道的民間漁家風情,親身感受祭海節的別樣風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