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北日報訊:3月中旬,洪湖市首次將水產品健康養殖作為一項獨立指標,納入市政府與各鄉鎮簽訂的年度經濟工作目標責任書。
洪湖明確規定,有害水體禁止養殖,有害養殖辦法必須全部出局。他們以此為抓手,強制推進水產健康養殖。
現在,洪湖水產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70%以上,漁業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淡水養殖縣市之首。如其水產品因有害物質超標銷售受阻,后果不堪設想。
他們推行健康的養殖模式,形成兩個50萬畝綠色水產大板塊,蝦蟹套養、蝦稻連作、魚鱉混養、網箱養鱔大面積推廣。為操控健康養殖,洪湖僅去年就推行地方水產品標準25個,實施無公害產地認定23個、無公害水產品認證59個,“雙認”率達100%,被確定為全省淡水產品標準化養殖示范縣。洪湖河蟹享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濱湖無公害河蟹標準化示范區通過國家驗收,“洪湖清水”大閘蟹被認定為湖北十大名牌農產品(15.27,-0.20,-1.29%)。
健康養殖系列舉措紛紛出臺。為保護養殖水體,洪湖果斷限種限泡黃紅麻。他們倡導利用小魚蝦與河蚌等生物餌料養殖,杜絕藥物催肥、有害養殖。市里將水產標準化養殖操作規程、禁用藥物公示在漁民工作棚上,幫助漁民建立生產、用藥、銷售日志,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此外,近幾年全市有針對性地舉辦各類培訓班百余期,培訓漁民兩萬人次。通過培訓,使養殖戶掌握如何科學地引種、放養、用水、搭配飼料等基本知識。漁民采取投螺、植草等模擬魚、蝦、蟹在自然狀態下的生長環境,實現“資源循環再生、飼料合理利用、水質自我調節、病害生態防治”的良性循環,提高了水產效益,也為漁業健康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洪湖市還不斷加快漁業資源增殖和生態建設力度。近年,他們整合水產板塊、環保、科技、財政等部門的資金,啟動標準化池塘改造和開發、溝渠疏洗、苗種培育。去冬今春,該市用于水產板塊健康水準提升和清水養殖的資金超過300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