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資訊:克什克騰旗達里湖漁場把“生態立場、漁業強場、旅游富場、科教興場”作為新時期的發展戰略,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漁業經濟由資源消耗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2008年,捕撈鮮活魚497噸,總產值1040萬元,漁業總產值創歷史新高,職工人均增收2000元,收入達到14600元。
達里湖是內蒙古第二大淡水湖,主要盛產瓦氏雅羅魚和鯽魚。近年來,達里湖漁場加大漁業資源及重要生態功能區、景區、生態脆弱區的管護力度,在保護區范圍內沒有發生開荒、挖藥等破壞自然環境的違法事件。加強旅游景區和社區內環境衛生的監督與管理,為生態旅游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蒲斜O測工作向深度和廣度展開,水體、鳥類、植物監測、標本制作等取得初步成果。植物標本采集累計達到376種550份。水質化驗、研究工作初步開展,進行達里湖水pH值梯度實驗。達里湖通過了自治區環境教育基地的驗收,自然博物館全年接待游客數量達到7萬人,提升環境教育能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提高當地居民和游客的環保意識。
達里湖漁場大力實施濕地保護項目,完成了Ⅱ期項目建設,建設自來水引水工程一處,保證了漁業生產、生態旅游的正常用水,解決工程沿線近3000人和4萬余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新建3處管護站、3座 望塔、6處管護點并投入使用。建設水文監測站一處、氣象監測站一處,購置科研監測用車和一些必備的設施,依托示范保護區建設項目開發“3S系統”,完善了宣教中心附屬設施。通過項目建設,提高保護區的科研監測能力、管護能力、宣教能力。目前,濕地保護工程Ⅲ期項目890萬元資金計劃已經下達,初步設計工作正在進行中。
達里湖漁場加大科研監測工作力度,在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指導下完成了達里湖瓦氏雅羅魚、鯽魚受精卵耐鹽堿的孵化及魚苗成活試驗,初步確定了瓦氏雅羅魚、鯽魚的受精卵孵化及魚苗初期的耐堿度。開展達里湖及其附屬水體的水質和水位監測、主要河流的流量監測、崗更湖魚類群體生長情況及其易染疾病的監測和防治。達里湖漁場與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進行了東北雅羅魚黑龍江群體和達里湖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分析,為進一步培育耐鹽堿新品種奠定了基礎。2008年,瓦氏雅羅魚接卵1.1億粒,出苗3267萬尾;鯽魚接卵1.46億粒,出苗6901萬尾,生產魚種53.8萬尾。瓦氏雅羅魚通過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評審、科研監測工作的開展為漁業生產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為加強產品管理,突出品牌優勢,打造誠信企業,達里湖漁場細化產品分類,豐富包裝形式以滿足不同市場需求。大力推進品牌保護和產品標識認證工作,“達里湖”牌魚產品被認定為自治區著名商標,漁場被認定為自治區誠信企業。連續舉辦達里湖冬捕節,促進產品銷售與旅游休閑的有機結合,提高了達里湖魚產品的知名度,增加魚產品的市場價值。采取“冬捕主產魚1∶1配售制、春夏魚貨以銷定產制和地區專營店供貨優先制”等措施,保證客源結構穩定,實現魚產品無積壓,形成了供不應求的良好市場銷售局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