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聞早報資訊:“咦!今天的膏蟹肉怎么有點怪怪的?”聽到同伴這么一說,消費者王某帶著疑惑的表情嘗了嘗蟹肉,“好像沒變質啊,不過味道有點不一樣。”然后又翻了翻蟹殼,突然就大喊了起來:“暈啊,這只肯定不是膏蟹,好像是花蟹。”
膏蟹殼里吃出花蟹肉
最近,臺州的王先生邀請一幫朋友到椒江碼頭的一個飯店小聚。大家點菜時,選了一盤膏蟹(共2只)。上菜時,漂亮的膏蟹殼蓋在蟹肉上,看起來很不錯。可等到大家吃蟹肉時,卻感覺味道有些不對。把螃蟹殼掀開,熟悉海鮮的王先生發現,雖然兩只蟹的殼都是膏蟹的殼,但其中有一只蟹的肉不對頭,是花蟹的肉。
據了解,為了方便客人食用,一般飯店在做螃蟹菜時都會將螃蟹切成數塊,然后再把整個的蟹殼蓋在上面。不過這樣一來,蟹殼也就剛好能夠巧妙地蓋住底下的蟹肉和大部分蟹腿,就算其中存在什么貓膩,顧客也很難發覺。而膏蟹的市場價往往在100元/500克以上,花蟹價格通常只是它的一半;飯店這么做明顯是有額外利潤的。
飯店此行為屬欺詐
隨后,王先生直接找到店方反映了該情況。店方負責人倒是大方承認其中一只蟹就是花蟹,不過他推說是由于自己的過失才導致這種情況出現,只愿意幫王先生換一盤相同的膏蟹。但是王先生不同意,認為該飯店存在欺詐行為,要求店方將該桌的菜款給全免了。雙方爭執不下,只得向椒江消保委尋求幫助。
椒江消保委指出該店明顯存在著欺詐行為。無論是過失還是有意,飯店都應該承擔責任,經協調,店方向王先生道歉,并同意對膏蟹退一賠一處理。兩只膏蟹共計130元,退一賠一,共260元。
偷梁換柱是小店常用伎倆
餐飲行業的知情人告訴記者,在烹飪過程中,一些小店確實會采用偷梁換柱的方法牟利。
他告訴記者,江浙人吃甲魚的時候,喜歡挑公的,覺得更加滋補。所以,市場上的公甲魚往往要比母的貴。于是,一些小店為了從中牟利,就用母甲魚冒充。“我曾經在吃所謂公甲魚時,從盤子里竟然找到過甲魚蛋。”
因此,消保委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在酒店就餐時,也應適當注意菜品中存在的問題,小心別掉進無良商家挖好的陷阱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