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新網 資訊:福建漁民撿到一條42公斤重的黃唇魚
一個溫州商人搶先以98萬元買下
一轉手又賣了125萬
漁政部門:買賣黃唇魚是違法的,一旦查處,將處以重罰
“福建福鼎有漁民在海里撿到了一條42公斤重的黃唇魚。”
4月1日上午,溫州有幾個跑海鮮生意的老板幾乎同時得到了這個消息,隨即急急地往福鼎趕。其中一個溫州老板搶先到達,并以98萬的天價,買下了這條黃唇魚。
老陳撿到貴如黃金的黃唇魚
老陳今年40來歲,家住福鼎市崳山島上。
4月1日早上6點左右,他和另一漁民劃著小船去附近的小崳山島干活。 回來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上漂著一個金黃色的東西,好象是魚。
兩人興奮地劃船靠過去撈起大魚。這條魚,遍體金黃,長約1.8米,當時已奄奄一息,嘴巴張開著,只有尾巴偶爾擺幾下。
回到碼頭后,老陳稱了下,大魚整整42公斤重。
撿到“怪魚”的消息很快傳開了。“這是黃唇魚啊!這么大的黃唇魚太稀奇了,少說也能賣個幾十萬。”當地幾位老漁民看了后,肯定地說。
介紹買家的魚販拿到5萬“中介費”
崳山島上有5000多的常住人口,其中90%以上都以漁業為生。
有人撿到了天價黃唇魚!這個時候最忙碌的不是老陳,而是當地的漁販。據了解,每當有漁民捕到貴重的魚,魚販們就會幫忙聯系買家,從中收取“中介費”。
漁販們利用自己的網絡分別給各地跑海鮮生意的老板打電話,有福建、廣東的,最多的是溫州的。
當天上午,有幾個溫州老板就趕了過去。有個廣東老板因為路途遙遠,怕被人捷足先登,于是先開價84萬元“預訂”。
先趕到的一位溫州老板看了魚后,一口開出98萬元的天價,當天中午就成交了。“你怎么就不等我來了再賣呢?”廣東老板知道后,埋怨老陳說。
廣東老板又聯系上這位溫州老板,提出以125萬元要求轉賣,但被溫州老板拒絕了。
據了解,老陳和這位溫州老板成交后,充當中介的魚販拿到了5萬元的巨額“中介費”。
溫州老板以125萬元高價轉手
據這位溫州老板透露,他當初買黃唇魚是準備和幾個朋友自己吃的。但后來他把黃唇魚運回溫州后發現,魚身上有些傷痕,肉質不太好。于是只好125萬忍痛賣了,一轉手就賺了27萬。
這么一只黃唇魚究竟值多少錢呢?為什么會如此走俏?“按照業內的行價,這只黃唇魚如果按魚肉、魚肚細分地賣,估計可以賣到200來萬。”崳山島上一位老魚販透露。
2007年4月初,廣東湛江市一漁民也曾捕獲一條重達49公斤的黃唇魚,隨后被一酒店以58萬元收購,酒店烹食了魚肉,留下價值200萬元的魚肚不肯賣。
去年3月1日,蒼南漁民捕獲了一條15公斤重的黃唇魚,后來以89萬的高價出售。
買賣黃唇魚是違法的
昨天,溫州綠眼睛環境文化中心理事長方明和往福鼎打了好幾個電話,試圖找到老陳,了解情況。
“黃唇魚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不準買賣,更不會有市場標準價。賣出這樣的天價完全是市場炒作。”
方明和說,因為海洋保護動物鑒別相對困難,而且對于漁民放生海洋保護動物該如何補償,國家還沒有相應措施,“所以跟陸生保護動物比起來,人們對海洋保護動物的保護意識還不強。”
溫州漁政處漁業行政執法科鄭科長表示,國家對不同的保護動物,有不同的資源保護費標準。“買賣黃唇魚是違法的,一旦查處,則要根據相應資源保護費標準,處以10倍以內的罰款。案件重大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資料庫:
黃唇魚體長1~1.5米,重15~30公斤。大可達50余公斤。解放前,浙江沿海常有捕撈黃唇魚,視為上等補品,尤其是魚膘(俗稱“魚膠”)甚為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
黃唇魚僅分布在我國的東海和南海海域,是我國的特有魚種。由于數量稀少,加上沿海各地捕撈強度加劇,目前瀕臨滅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