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人民網海南視窗資訊:

張東海的船員正將魚苗裝箱,準備運往南沙美濟礁養殖基地。 前段時間,本網報道“海南人張東海浩浩蕩蕩闖南沙,美濟礁上扎根養殖”一事后,引起網友的極大關注。4月8日,記者獲悉張東海將運送魚苗前往南沙的養殖基地美濟礁,特地專程從海口趕至三亞采訪。下午18:00時,在三亞水產碼頭,張東海一邊指揮船員裝載魚苗,一邊聊起了美濟礁。
張東海說,今年由國家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撥款100萬元,用于南沙的水產養殖。這次將運送老虎斑、東星斑、軍曹魚等魚苗共23000多尾,總價值約為20萬元,隨船出行26人,8日晚上8點開船起航,以十節航速需行駛76小時才能達到目的地。
“在美濟礁養殖基地,所有隨船人員都要在船上生活,實行輪換返回補給。”張東海告訴記者:“因為美濟礁基地養殖無沖淡、無污染,利用深水箱養殖效益特別高,如老虎斑市場價格每市斤可以達到65元-100元,利用深海養殖一年可以長一斤。”
雖然基地養殖有很好的經濟效益,但2007年11月的“米娜”和“海貝思”臺風卻讓張東海一行損失慘重,美濟礁的全部養殖網箱被毀不說,“瓊澤漁820”漁船沉沒,9位漁民在臺風遇難,3位漁民在海上漂流7天8夜后方才獲救。“他們都是我的兄弟,此次前往南沙,我們也隨船帶去了墓碑,用來紀念為開發南沙獻出生命的朋友們”,張東海眼圈泛紅。
采訪時,記者發現張東海一直有位老者隨行,他是多年從事漁業教育的國務院特貼專家、74歲的林載亮老人。林載亮原是海南省一名水產官員,退休后與張東海由于對漁業的癡迷而成為朋友,目前協助張東海開發深海養殖。
跟記者說起南沙及美濟礁,林載亮興奮異常。林載亮介紹,美濟礁形成南沙最大的一個瀉湖,狀似橢圓形,長軸8公里,短軸5公里,其海域實際面積約30平方公里,水深17-27米,南邊和東南邊有進出口,各種船舶均可進出,該海域屬赤道季風氣候,氣溫較高,濕度大,雨量足,熱帶氣旋活動少,湖里浪涌小,表層水溫27-29℃,表層鹽度常年33左右,適于養殖各種暖水性魚類及其他海水生物。
林載亮說,生產性養殖實驗證明,在美濟礁養殖老虎斑、軍曹魚,其生長速度甚至比陵水、三亞還要快1/3-1/4倍,且色美體壯,品質上乘,加上美濟礁瀉湖未受污染,水質極佳,喂養的飼料又是當地捕撈的鮮雜魚,未加任何人工飼料,其產品屬純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其品牌效應又給這項養殖業錦上添花,此外,老虎斑性溫和便于活魚運輸,從而滿足了遠銷環節的要求。
據介紹,美濟礁瀉湖實際水域面積約3千萬平方米,僅利用其0.5%就有15萬平方米,按網箱養魚標準密度20公斤/立方米計算,每個網箱可養老虎斑4噸,2500網箱便可養魚1萬噸。在美濟礁瀉湖條件下,老虎斑成品魚周期為一年,因此年產量是1萬噸,產值16億元,年利潤約8億元,其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采訪結束時,張東海和林載亮一起為記者送別,他們意味深長地說,多年來,我國南沙海域主權和利益不斷受周邊一些國家的侵擾和蠶食。組織規模化民營企業,鼓勵漁民赴南沙從事漁業生產經營活動,宣誓我們的存在是當前維護南沙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最好方式,也是貫徹“突出存在,漁業先行”的方針,因此發展南沙漁業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和軍事上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