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20世紀80年代,對蝦養殖業發展曾給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寫下輝煌的一筆,極大地帶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并帶動了沿海地區育苗、餌料生產、冷藏加工等相關產業鏈的同步發展,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可是,進入90年代,特別從92年起,由于對蝦病毒病在全國各地的蔓延,水產工作者一時又找不出合適的對策,導致對蝦養殖業大傷元氣,經濟效益一落千丈。因此,水產工作者們一方面刻苦鉆研對蝦病毒病,另一方面探索對蝦養殖業新的替代品種、新的經濟增長點,于是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浮出水面。
南美白對蝦(L.vannamei),學名凡納對蝦,是世界養殖蝦類產量最高的三大種類之一,原來分布在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外形似中國對蝦,正常體色為淺灰色,殼薄體肥,肉質鮮嫩,出肉率高達65%以上,營養豐富,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生長速度快,60天即可達上市規格;適鹽范圍廣(0-40),可以采取純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種養殖模式,從自然海區到淡水池塘均可生長,從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溫,抗病力強;食性雜,對飼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達生長所需。是“海蝦淡養”的優質品種,是很有發展潛力的養殖蝦類。
近年來,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在我國不論是海水,還是低鹽度海水及淡水中養殖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而且有取代羅氏當蝦養殖的趨勢。目前,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已經成為水產養殖業的熱點。要使我國南美白對蝦的養殖生產持續健康的發展,如何配制優質的飼料及獲得健康的蝦苗是關鍵。
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政府出資由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負責承擔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蝦苗研究和生產,1991年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開始提供SPF南美白對蝦苗和親蝦,至1994年盡管提供的SPF蝦苗不多,但是其成蝦養殖卻取得了高產,SPF蝦苗養殖產量比非SPF蝦苗產量高出30%以上。生產SPF蝦苗必須做到以下5個項目:(1)放養高度健康的蝦苗管理方法防止病原進入養殖區,包括營養、水質、環境和管理方面;(4)持續監測蝦的健康狀態;(5)一旦發現疾病,立刻采取措施。SPF蝦苗的生產必須是在非常嚴格 的隔離下進行的,按照SPF生產程序要求,1996年美國SPF蝦苗生產的成功率只有1、66。最近美又提出,運用人工育種的方法,篩選出高品質、高產量、生長快、抗病力強的種苗,即SPR(specific pathogen resistance)種苗,預計將此技術運用到對蝦養殖生產上,大約只需要15年時間。
1988年7月,南美白對蝦由中國科學遼海洋研究所從美國夏威夷引進我國,1992年8月人工繁殖獲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過人工育苗獲得了小批量的蝦苗,1999年深圳天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三高海洋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引進美SPF南美白對蝦種蝦和繁育技術,成功地培育出了SPF南美白對蝦苗。2000年的早期苗的價格達到了400-600元/萬尾,2001年的苗價基本維持在200元左右/萬尾。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