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西日報資訊:“設立保護區這片‘凈土’,魚類資源嚴重衰退的漓江終于有了‘喘息’之機!6月22日,桂林市漁政站站長宛玉劍告訴記者,漓江草坪江段光倒刺鲃金線鲃資源保護區最近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也是廣西第一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該保護區位于漓江草坪江段,分為核心區和實驗區兩個區域,江段全長13.9公里,總面積為255.5公頃。這一江段魚類品種最豐富,也是漓江流域自然形成的漓江魚類越冬和產卵的“黃金場所”。核心區位于漓江干流的冠巖潭至浪洲潭江段,光倒刺鲃、金線鲃、漓江鱖、黃喉擬水龜、花鰻鱺、多瘤麗蚌、大鯢、長麥穗魚等漓江原有魚類都是核心區的主要保護對象。實驗區則包括冠巖潭、浪洲潭兩個魚類天然越冬場以及黃牛甲、社公灘、斗米灘、鴛鴦灘等4個魚類產卵場。據介紹,有關部門將在這里成立保護站,在核心區長期禁漁,并采取魚苗補殖等補救措施,以恢復漓江水域魚類品種的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