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城市商報資訊:

昨天上午,養了20多年魚的姜先生興沖沖來到商報編輯部,報料他買到了一條叫不出名字的“怪魚”。經水產專家鑒定,這條從石湖里捕撈起來的 “怪魚”,竟是老家在拉丁美洲的 “清道夫魚”,有“淡水魚殺手”之稱。憂心忡忡的水產專家對此提醒:當心外來物種入侵破壞了我們的生態!
姜先生帶來的“怪魚”長約25厘米,表皮呈黑色,但通體夾雜著不規則的淡黃色斑紋。從上面向下看,整條魚就像一架小型飛機。用姜先生的話說,這條魚“頭部像胡子鯰,身體像鯊魚,尾部像昂刺魚,皮質像鱷魚,嘴巴像娃娃魚”。更為奇怪的是,這條魚的身體兩側還各有4長條“刺”,像是骨頭長到了皮膚表面。
姜先生坦言,他曾經在老家蘇北興化養過20多年魚,而且參加過一年多的水產培訓,卻從未見過這種魚。這條魚是21日清晨被人從石湖里捕撈起來的,他正好路過,看到這么怪的魚,就花錢買下了。當時邊上圍的人很多,但誰也說不清這條魚叫什么名字。
就這么養了兩天,看熱鬧的人倒不少,可還是沒人能給出個標準答案。無奈之下,姜先生帶著魚趕到商報編輯部求助。
這條模樣古怪的魚究竟是什么東東?帶著疑問,記者和姜先生一起來到蘇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這里的專家們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且與國內同行進行交流之后確定,怪魚是原產于拉丁美洲的“清道夫魚”。這種魚屬于鲇魚科,又叫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琵琶鼠魚。這種魚的飼養很簡單,幾乎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它們經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因此有人把它們養在魚缸里作為寵物。專家們推測,石湖里之所以出現這種魚,可能是被人隨意放生造成的。
讓專家們憂慮的是,清道夫魚屬于雜食魚類,成年后食量巨大,除青苔藻類之外,還經常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魚卵,也能大量吞食魚苗,被稱為“淡水魚類的殺手”。而且,由于是外來物種,目前“清道夫”在我國還沒有天敵,在天然江河中很容易大量繁殖,這不僅會嚴重威脅蘇州本地魚類的生存,還會對蘇州本地的生態鏈造成極大的破壞。專家們為此特別提醒:購買外來魚種后,切記不要隨意放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