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南日報資訊:由海南大學、海南省海鈺珍珠研究院和儋州海鈺珍珠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的華貴櫛孔扇貝規模化苗種繁育和企鵝珍珠貝附殼珍珠產業化培育,近日在我省西部海域實施測產成功。
成活率高
近日,在儋州市木棠鎮后水灣美鈺珍珠養殖基地,由省科技廳組織水產專家組通過聽取匯報、現場進行抽樣檢測和統計后,一致得出結論:企鵝珍珠貝平均成活率為84.1%,商品珠成珠率83.1%,優質珍珠占有率70%,企鵝珍珠貝附殼珍珠培育已達到產業化水平;華貴櫛孔扇貝單位水體平均產苗量為18.5萬粒/m3,平均成苗率18.7%,達到規模化生產水平。
“華貴櫛孔扇貝規模化苗種繁育和企鵝珍珠貝附殼珍珠產業化培育還是首次在我省西部海域測產成功。”專家組成員、海南大學教授馮永勤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此次測產成功,為企業和養殖戶在我省西部后水灣一帶海域進行華貴櫛孔扇貝規模化苗種繁育及養殖和企鵝珍珠貝附殼珍珠產業化培育,提供了技術支撐。
技術易掌握
據了解,企鵝珍珠貝附殼珍珠產業化培育技術對于普通漁民來說,一時還難于掌握,但是,華貴櫛孔扇貝規模化苗種繁育技術突破后,其養殖技術相對容易掌握,西部沿海漁民均可以在海上養殖。
目前,我省食用華貴櫛孔扇貝主要來自廣東沿海,只有少量產自三亞,市場行情好。專家組測算,漁民在海上使用筏式養殖10畝,成本不到5萬元,當前一年的利潤能達到2萬余元。
企業帶動
儋州市副市長張廣英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儋州市近期將以企業為龍頭,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加大對后水灣海區資源利用,帶動沿海各鎮漁民養殖貝類,增加漁民收入。在此基礎上,遠期將通過龍頭企業深層次的帶動,使漁民逐步掌握企鵝珍珠貝附殼珍珠的產業化培育技術并進行養殖。
據了解,儋州后水灣水深5米至12米的海區面積有1.5萬畝,浮游生物尤為豐富,海水比較穩定,海水養殖受臺風影響比東部沿海小,非常適宜設浮筏發展貝類養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