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資訊:
昨日下午3時許,臺籍小額貿易貨輪“海園3號”承載著臺灣屏東縣6家養殖企業出產的103.5萬粒甲魚卵,緩緩駛抵廈門同益碼頭,這批甲魚卵將輸往杭州孵化。
這是60年來,首批經大陸檢驗檢疫部門考核合格的臺灣養殖產品。
臺灣地區年產甲魚卵約5億粒,每年約4億粒銷往大陸,平均每粒約4元新臺幣,約合16億新臺幣,是兩岸貿易中較為大宗的農產品。臺灣省水族協會理事錢先生介紹,目前大陸市場約有60%甲魚卵產自臺灣。廈門作為距離臺灣最近的大陸口岸,具有進口臺灣甲魚卵特殊的區位優勢,多年以來是大陸與臺灣農產品貿易的大陸主要口岸。
據悉,此次到岸的230箱貨物,廈門檢驗檢疫局只抽取其中小量樣品實施隔離檢疫觀察,允許絕大部分貨物直接分銷往各養殖場進行孵化,實現了通關零待時。
昨天下午,這些甲魚卵經檢疫人員抽檢以后,馬上裝車運往杭州孵化。這批甲魚卵從臺灣采集到杭州孵化基地,最快40小時就可以到達。據悉,甲魚卵每拖延一天,孵化率就降低2%,原來甲魚卵運到杭州經過30天的隔離期,孵化成功率只有70%左右,現在能提高到90%以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