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山日報訊:我市積極調整產品布局,致力發展高效生態漁業
入夏,中山水產放養已畢,今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保持在35.7143萬畝。市海洋與漁業局按照“調整找定位,挖潛找空間,品種找優良,流通找突破,管理找不足”的新思路,今年推進養殖結構調整優化,減少市場效益較低的養殖品種,致力發展高效生態漁業。
發展適銷對路、價格看好的養殖品種,是今年漁業發展的重頭戲。今年全市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達 12 萬畝,比去年增加1萬畝,羅氏蝦1.7萬畝,比去年增加1000畝。減少市場價格較低的養殖品種,如“四大家魚”、甲魚等,今年全市“四大家魚”養殖面積應控制在10 萬畝以內,比去年減少1萬畝左右。全市水產養殖中,優質水產品養殖面積占69%,比去年提高7%以上。
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高效生態漁業,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三品”發展,提高漁業綜合競爭力,成為今年中山漁業的主要亮點。漁業部門采取政策鼓勵、資金扶持相結合的辦法,不斷推進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工作,并以此為依托大力推行水產品標準化生產。今年全市計劃組織5—8個條件成熟的養殖單位申報無公害產地和產品一體化認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