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2年6月25日新聞)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史氏鱘全人工繁殖研究”日前在此間通過驗收。這是國內首次成功完成的史氏鱘全人工繁殖試驗,標志著我國鱘魚研究及養殖事業跨入了新的階段。
鱘魚被稱作“活化石”,其肉和卵均為高檔營養食品。尤其是鱘魚籽,享有“黑色黃金”的美稱,國際市場上鱘魚籽醬的價格已從1996年的每公斤2000美元飆升到2001年的每公斤4000美元。但是,由于自然環境的改變和人類活動影響,全球的鱘魚資源急劇下降。“世界瀕危動物貿易公約組織”將全球28種鱘魚全部列為保護對象,限制對其資源的開發和經營活動,并鼓勵開展人工增養殖。
從1988年開始,我國有關科研及生產單位陸續攻克了史氏鱘幼魚馴化等難題,使鱘魚的養殖迅速發展成為年產3000噸、產值達2億多元的產業。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和養殖業的發展,鱘魚苗的來源問題顯得日益突出。目前魚苗來源主要是采捕黑龍江的野生史氏鱘親魚進行采卵后再人工孵化出魚苗,或從國外進口其他鱘魚苗,來源十分不穩定。實現史氏鱘和引進鱘魚種類的全人工繁殖,將徹底解決我國鱘魚養殖業中苗種供求矛盾。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