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信息時報資訊:

在黃沙做水產批發,其實可以“什么都不懂”,有檔主甚至打趣說“只要租下一個檔口,自然有貨主找上門,也自然有客人找上門”。當然,只是起步“不需要懂太多”,要做大生意還是有大學問的。
守著鋪位賺點搬運費?
“別看我們生意做得那么大,其實就是賺個搬運錢”,說這句話的,是一家批發檔口的店主黃先生。黃先生還打趣說,“做海產批發其實可以什么都不懂,但也要多少懂一點!
此話何解?黃先生慢慢解釋道:所謂“什么都不懂”,是指貨源和客源。他解釋說:“黃沙水產批發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地標,一個提起海鮮就會想到的地方,只要開起一間檔口,貨源就不愁,客源也不愁,我們做生意其實就是守著鋪位,賺些搬運工的錢!
他這番話一點都不假,記者在他的檔口坐了好一陣,見證了做生意的“容易”。他的檔口靠近市場主干道,主營挪威運來的三文魚。晚上11點剛接了一批貨,清點完畢后過磅,然后把一箱箱冰鮮三文魚擺放好,做的基本是熟客生意,來一個客就拿走一兩箱。他告訴記者,晚上還會有新鮮三文魚到貨,一晚大概能批發30~50箱,每箱70斤左右,售價按市場價浮動,大約1100元/箱。
黃先生和不少檔口的三文魚都來自同一個大批發商,但至于這些三文魚是哪個公司捕撈,怎樣從挪威運來,在哪里中轉過,他一律不清楚。甚至記者從轉運箱的英文物流中轉單上看到從挪威發貨到香港的記錄后,問他這些貨是否從香港中轉過來,他也只是笑著說“應該是”。
黃沙水產市場就是這么旺,黃先生不足5平米的檔口一日就有三五萬元的銷售額。黃先生的兩個孩子都在廣州念書,由于沒有本地戶口,每個小孩一年的學費要一萬多元,他還在籌備著,假如黃沙水產市場不搬,好生意得以持續,他再過兩年還可以在廣州買房子,搬出出租屋,置業安家。
十年打工積累熟客源
雖然黃先生自認“什么都不需要懂”,但過了一會,他又和記者講起了“自己懂些什么”。首先是要懂得看三文魚的質量好壞,有時還要懂得商戰。他的經驗完全是從實踐中來,他在黃沙已經做了十二年,近兩年才自己當老板,之前給別人打了十年工,黃先生說那是“交學費”吧。
1997年,二十歲出頭的黃先生懷著夢想從粵西家鄉來到廣州,從最簡單的粗活“幫人揀蝦”做起,打了整整十年工!皠倎頃r最苦最累,每月才1000元工資”,回憶當年,他感慨頗多,得益于勤學勤做,他很快學會了養蝦技術,做起侍候龍蝦的飼養員,工資也漲了不少。經過十年歷練,2007年時他決定自己開檔,靠的就是多年打工積攢下來的熟客。
他見證了黃沙水產市場的成長,十二年前這里是一個亂糟糟的碼頭,現在井井有條多了,他說:“路燈裝起來了,今年又裝起了很多指示牌,現在就算是第一次來的散客都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要買的東西。”而且店鋪也多了,“十年前鋪面也少,只有幾十家大鋪”,所謂大鋪,是指那些有固定店面的樓鋪,小鋪則是較簡易的小店面。大量小鋪的涌現是后來的事,他介紹說“多是從大鋪分拆出來的,我們不少檔口都是曾經的工友、同事”。
老鄉、舊工友,檔口老板間的關系可謂“頗有淵源”,但做起生意來就沒有那么多“情面”好講了。“商場如戰場”,黃先生又一次強調這個基本的道理。
生意旺競爭也激烈,“我們著重熟客,一定要維護好和熟客的關系”。要維護關系,貨美價廉是硬道理!叭绻麆e的檔口都能拿到貨,你拿不到貨,再熟的熟客都會轉投其他檔口”,黃先生說不出多大的經營理念,所說的都是稀松平常的道理,“有時貨源太充足,價格很低,利潤極薄,那就真需要熟客支持了”。
現在每天下午兩點,他就會準時開店,這時一般都是做散客生意,和場內其他賣三文魚的檔口差不多,他的店內也會有芥末、醬油等魚生佐料出售,三文魚價格比超市便宜不少,魚腩每斤40元,魚尾更只需每斤30元,“頭尾其實都是便宜賣掉的,就靠魚腩賺點錢。”
整個下午都是散客多,晚上十點才開始來批發的熟客,黃先生的熟客多是本地的餐館酒樓,多數是批一兩箱。送貨來的貨柜車也會在晚上過來,他就要去接貨過磅、講價結數,總之,這間小檔口的事情就是他自己一個人搞定。批發的高峰期是凌晨三四點,五點左右準備結束一日的營業,稍作收拾,在別人開始一天忙碌的時候進入夢鄉。
對于未來,黃先生并沒有太多考慮,他只是希望黃沙水產市場不要搬,因為自己剛剛開始自己做生意,“積攢了十年的人氣不容易”,他希望自己多經營幾樣,過多兩年也能開間大鋪,請幾個工人幫忙,賺些錢在廣州買房子。

黃沙市場里十萬人的飲食也是一門不小的生意
開間大鋪跨國賣海鮮 要開大鋪除了勤快還要有其他能力,黃老板和劉老板的海鮮檔都非常旺,記者特意去討些經驗。
原來,黃老板的經歷和黃先生很相似,也是從自己獨力支撐小鋪做起,到現在他賣的三文魚、海蟹,不僅批發到本地食肆更遠銷海外,大宗海鮮批發生意顯然更好賺,他現在請了五名雇工。
“我們老板以前是國營工廠的下崗工人,現在做那么大的生意,是我們榜樣”,正在忙碌的雇工七口八舌地介紹起自己的模范老細。1998年,剛下崗的黃老板考察過廣州幾大批發市場后,決定做水產生意,“那時整天對著腥臭味的確也受不了,但慢慢熟悉后,侍弄海鮮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沒日沒夜的工作報酬也相當可觀,收入比那些還在工廠的舊同事還要好了!
雇工們在老板的張羅下正將海蟹裝進方形的白色泡沫包裝箱內,等買主來提貨。黃老板這時則通過電話聯系買家、打探行情,甚至還要考慮匯率的問題,看來做國際生意比起做本地食肆的小生意,終究是要難一些。
黃沙水產市場每天都有十萬人來往做生意、營生,圍繞這個不夜城,開了不少全天不打烊的士多、便利店、快餐店;每晚八點到半夜十二點,還有專程驅車前來吃生猛海鮮宵夜的食客……在黃沙,在與其他地方迥異的“時區”里,吃也成了一門演繹著不同故事的大生意。
糖水盒飯好賣 管十萬人吃喝生意旺 在黃沙水產市場,寸土寸金是再恰當不過的形容詞。以小麗的糖水鋪為例,這個開在市場入口附近的小鋪位,僅僅擺了一個冰柜,所占面積過1.5平方米,租金卻高達2000元/月,租金顯然超過許多城中旺鋪。
1.5平方糖水鋪月租2000元 “這里人流量非常大,有十萬人靠水產市場生活”,小麗總結起這里做生意的優勢與劣勢。優勢自然是人多,劣勢也恰恰是人多。小麗說:“我以前在工廠門口也開過糖水鋪,那時做熟客生意,每天的高峰期比較忙,但一過了高峰期就可以休息!钡窃邳S沙不一樣,由于人來客往,匆匆過路,沒有什么熟客,而且由于市場忙碌,“除了睡覺就是干活”,所以對于糖水鋪來說幾乎沒有閑時和忙時之分,永遠有生意做,但也沒有生意爆棚的高峰期。
小麗來自重慶,此前做過工廠女工,后來轉行做銷售,做銷售時發現了自己的生意頭腦和“潛質”,于是開檔做糖水鋪,自己煮自己賣,從工廠區轉戰黃沙水產市場不過是兩三個月前的事情。
燒臘快餐一晚賣出300份 像小麗這樣的,聚在黃沙水產市場周邊,看著黃沙水產市場吃飯的“服務業”非常多,其中尤以餐飲業居首位。
穿梭于黃沙水產市場的除了運冰塊、海鮮的工人,還有提著幾袋盒飯為各檔口送盒飯的外賣仔,在黃沙邊林立著近十家燒臘店和快餐店。位于市場中心的燒臘店里,一位師傅一邊準備著熬湯的冬瓜一邊笑著說:“我們這里無論什么時候生意都很好,晚上的買賣更是不停歇,通常一個晚上就有兩三百人來打包燒臘盒飯!背瞬粩鄟泶虬陌徇\工仔,師傅稱客源還有附近居民,“工仔干活很辛苦,特別是晚上消耗大,當然吃得多,這對他們來說這不是宵夜是正餐。而住在附近的市民,有時懶得做飯也會來光顧。”
海鮮宵夜馳名 食家半夜12點摸上門 同樣紅火的還有位于市場內的酒家,這些酒家多數是做“撈起”生猛海鮮的生意,即顧客從黃沙市場內買了新鮮的海鮮,立即交給酒家做。這些酒家的生意時間也逐漸變成了“黃沙時間”,從幾年前的11點關門到現在24小時營業,已經成了廣州最聞名的夜間宵夜去處之一。
在粵恒豐大廈四樓的金勝酒家,接近凌晨一點時,記者見到仍有將近十五桌客人在大朵快頤品海鮮,據值班經理介紹,酒樓最熱鬧的是在晚上六點到八點時分,很多從各地慕名而來的顧客舉家前來就餐,而深夜時段的客源則主要是情侶及朋友聚會,“生意好的時候經常要訂座排隊的,而且這里還有很多固定的食客,對于公司員工聚餐、遠道而來的水產批發商而言,我們這里也是他們的首選!
在六樓的盛港灣海鮮食府,這個營業時間到凌晨四點的食府在凌晨一點多仍是人聲鼎沸,一群從南沙區特意趕過來嘗鮮的食客說:“朋友間聚到一起總要有個項目,一說到吃海鮮,在廣州首選當然就是黃沙啦。所以不管多遠都要過來試一下。”
在一間海鮮檔口,記者碰到了正在挑揀甲魚的一家四口來自增城,他們打算買了海鮮就拿上酒樓吃宵夜,父親帶著兒子說:“第一次來黃沙買海味,但是早就聽聞這里的大名,新鮮又實惠。剛好開車路過,就帶著祖孫三代一起來嘗嘗鮮。”
有一桌從順德過來的食客,一行五人,他們則告訴記者是“專程驅車前來吃宵夜”,他們是黃沙水產市場的老主顧了,幫襯黃沙是因為這里價格公道,不像其他某些市場,會有嚴重的短斤缺兩。其中一位董先生說:“2004年以前,黃沙的短斤缺兩現象還是有不少的,但是現在這種現象已經少了很多了,一來市場成熟,競爭激烈,不老實的店家會被自然淘汰;二來食客早已吃成專家,要欺要騙已經不容易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