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資訊:
你吃過白色的刺參嗎?今后將有機會一飽口福。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和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的白刺參苗種人工繁育項目近日獲得突破性進展 ,經人工刺激繁殖,40頭刺參順利產下了1.5萬頭純白色的“參寶寶”。據查證,白色刺參苗種人工繁育在國內外尚屬首次。
由于白色刺參在自然界極為罕見,相關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外也屬空白。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的白刺參苗種人工繁育項目,旨在通過人工刺激繁殖的方式獲得白色刺參苗種。從今年4月份到7月初,40頭刺參共培育出1.5萬頭與親本體色相同的白色刺參子一代,平均濕體重為0.9g,平均自然體長為2.2厘米。
據項目組專家介紹,刺參膚色由深變淺的現象,源于遺傳學上“白化現象受隱性基因控制”的規律。白化現象,即將動物變成白化體——不帶有任何正常色素的動物或植物。包括體色在內的動物性狀都是通過動物內部基因控制的,而白化基因是正常基因的隱性,所以又被稱為隱性基因。隱性基因通過控制酶的活性來影響動物體色。
實驗顯示,即使實驗對象是黃褐色或栗子褐色的普通刺參,通過人工刺激繁殖,其色素也出現了明顯的沉積,發育成了“變色參”,與原來的體色出入較大,甚至有被“漂白”的可能。專家表示,這意味著通過基因控制為刺參改“膚色”取得成功。
“神物”白刺參
我國已采捕到的海參有140多種 ,可以食用的海參大約有20種 ,其中以產于黃、渤海海區的刺參品質最佳,經濟價值最高,堪稱“參中之王”,《本草綱目》中將刺參列為補益藥物。刺參的體色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栗子褐色,腹面為淺黃褐色或赤褐色,只有極少數的為純白色,即“白刺參”,自古以來就是北方漁民心中的“神物”。
據統計,我國刺參養殖年產值目前已超過100億元。而在青島,全市刺參養殖面積為4萬余畝,鮮海參年產量在5000噸以上。專家表示,隨著白刺參的育苗成功,下一步將開展規模化養殖,這種“神物”用不了幾年就有望走上餐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