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3-04-08)2003年4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解綬啟博士主持的“異育銀鯽營養、飼料與投喂技術”研究項目通過了湖北省科 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專家組認為,該研究成果在國內首次采用規范的營養學研究技術,通過嚴格系統的實驗設計,提出了異 育銀鯽營養需求的標準,研制出實用的低公害飼料配方,對開發異育銀鯽高效無公害飼料、推動異育銀鯽規模化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研究水平為國際領先。
異育銀鯽是中科院水生所的魚類育種專家于1981年研究成功的一種鯽魚養殖新對象。隨著異育銀鯽在全國20多個省區的推廣和 集約化養殖的迅速發展,對飼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自1987年以來,在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科院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下,科研人員以異育銀鯽為研究對象, 提出了異育銀鯽主要營養需求標準,系統測定了異育銀鯽對主要飼料原料的消化率,提出了異育銀鯽飼料中替代蛋白源使用技術及 飼料添加劑技術;研究了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在魚體的積累情況,研制出低公害飼料配方;同時,比較了鯽魚不同品系以及其與其 它養殖品種營養特征的差異,利用生物能量學模型,建立了異育銀鯽動態的投喂管理體系,達到了降低飼料成本和漁業污染的目的 。
項目實施中申報了有關異育銀鯽飼料的2項發明專利,獲得了2項實用新型專利,同時與生產企業結合,對成果進行了推廣,近 兩年來,已在合作的企業生產鯽魚飼料近3萬噸,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