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草原水庫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的一座以養殖為主的中型旁側水庫,位于巴林草原深處,養殖面積230公頃。庫區環境優美,水質肥且無污染,魚類生長較快,草類植物較為豐富。該庫曾創赤峰地區水庫的平均單產的最高記錄。
近幾年,由于大量草魚種的投入,庫內及其豐富的水草資源被消費殆盡。2002年春季,發現庫邊有大量草魚死亡,而且捕上的草魚極為消瘦,證明水體內植物性餌料嚴重缺乏。為了謀求更高的經濟效益,減少水體內因草魚過多,餌料相對不足影響生長,甚至死亡而造成的損失,經研究決定,由赤峰市水產站出人出技術,利用水庫壩下的魚種培育池,進行草魚魚種混養其它品種夏花的池塘養殖高產試驗。其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一、池塘選擇
為了便于日常集中管理,選擇壩下4畝以下的18個魚種池,共90畝為試驗池塘。這些池塘進排水方便,水深1.5米左右,池邊水草茂盛,周圍有大面積蘆葦草等可以供應。
1、清塘:每畝用生石灰80公斤,化水后全池潑灑,殺死野雜魚和敵害生物,過8天后注水達1m深。
2、施肥肥水:為了培育天然餌料,共施雞糞90方。先發酵,后放于池塘四角堆肥,讓雞糞的肥效慢慢釋放,培育浮游生物,為夏花的投放做好前期準備。
二、苗種的放養
1、草魚種的放養:5月上旬,選擇用網箔在水庫內捕上來的草魚為試驗魚,要求個體在350-400克,體表完好,無病無傷。入塘前用1%的鹽水浸洗5分鐘進行消毒。共放草魚1614公斤。
2、夏花的放養:6月中旬夏花出塘,每畝放白鰱4500尾,花鰱3500尾,鯉魚1000尾,共放夏花81萬尾。夏花下塘前用1%的鹽水浸洗5分鐘進行魚體消毒。
三、飼養管理
1、馴化:6月上旬,池塘放足草魚種后,集中馴化一周;6月底,池塘放足夏花后,再集中馴化一周。
2、合理投喂:放足草魚種后,在池邊的上風口用竹竿設置投餌和飼草的三角投餌框,給草魚投喂池邊鮮嫩的水草,同時投喂大片的麥麩子、玉米渣等。
放養花白鰱夏花后,投喂較細的全麩面玉米面,這樣上面漂浮的細面,草魚和花白鰱夏花就分群分層的攝食。
投喂的原則:每天先投放飼草,讓草魚幾乎吃飽后,以剩草少許為原則;后投喂飼料,每天兩次草,兩次飼料,過三天清除水面上的殘草桿,防止污染水質。
3.水質控制:應始終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40cm左右,尤其夏季經常加注新水和適當換水,池水為鮮綠色,使水中含有豐富的浮游生物。
四、病害防治
7-8兩的草魚糞便有筷子粗細,在肥水的同時,造成水質的惡化,藍藻門起的過多時,用0.8ppm的硫酸銅全池潑灑,高溫季節草魚易得腸炎病,用0.5斤土霉素粉兌100斤飼料,內服七天。
五、效益
看市場行情,可用大眼網拉草魚,“中秋節”前后,分批適時上市,草魚最輕的2.5斤/條,最重的7.0斤/條,平均3.5斤/條;花白鰱魚種13-15尾/斤,鯉魚種40尾/斤。
到11月10日,共產大草魚6005公斤,花白鰱、鯉魚混合魚種12900公斤,草魚成魚、混合魚種按8.0元/kg計算,產值151240元;扣去草魚種、夏花、飼料、雞糞、藥物、人工等成本58000元,利潤93240元。畝利潤1036元,投入產出比為1:2.6。
六、分析與討論
1.由于大草魚與鯉魚爭食,鯉魚種長得不好,建議養草魚成魚不能套養鯉魚種。
2、由于草魚成魚以喂草為主,初期喂的精飼料少,有的草魚沒有恢復體力,造成少量死亡,影響了產量。
3、大草魚吃池邊水草,使池邊圍封的水草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放養的大草魚糞便可以肥水,水中的浮游動物很多,同時日常注水是庫區的水,水質也很肥。雖然白鰱夏花放的數量比花鰱夏花少,但是花鰱的產量卻比白鰱高。(內蒙古自治區漁業局)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