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天津日報資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歷史任務,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關系到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加快大港區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大新農村建設宣傳力度,從即日起,我們開辟《大港新農村》?。圍繞新農村建設這條主線,在宣傳黨和政府政策的同時,普及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展示在大港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
近年來,天津市大港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歷史性機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農村建設上高度重視、思路清晰、目標具體、措施得力,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工農互動、城鄉聯動,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全面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重要內涵。同時,它也是一個相對長期的工程,需要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協作共為,付出激情與艱辛。真誠希望廣大讀者提出好的建議并賜稿。
天津市大港區水產局漁業技術人員通過一系列研究試驗,摸索出了適用于本地區養殖的實用技術——“魚蝦混養技術”,利用魚類吃掉病蝦和死蝦,阻斷了病毒的傳播和生物病源的傳播,魚類清除殘餌,可以改善水質,保持池水的穩定,為南美白對蝦提供了良好的水質環境。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將大大提高南美白對蝦的產量。
養殖南美白對蝦是大港區水產養殖業支柱之一,但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發病嚴重,病毒難以攻克,造成了養殖風險大,效益一直徘徊在低水平的狀況。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促進大港區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 區水產局漁業技術人員通過研究試驗,摸索出了適用于該地區養殖的實用技術——“魚蝦混養技術”,有效地解決了對蝦發病嚴重、傳播迅速、難以攻克病毒的難題。目前,該實用技術在中塘鎮、漁葦管理所、古林街等進行示范推廣。項目實施總規模為10000畝,現魚蝦苗已投放完畢,蝦苗1.5億尾,鯉魚150萬尾,草魚20萬尾,鏈魚70萬尾,鳙魚15萬尾,鯽魚100萬尾。
為進一步提高漁民科學養殖水平,水產局漁業技術人員向養殖戶一對一傳授魚蝦混養技術,并免費發放中國水產雜志和水質分析試劑盒,使養殖戶掌握科學養殖技術和常用的水質分析,為養殖成功奠定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