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年3月11日新聞)目前,北京市門頭溝區的水產養殖品種只有鯉、鯽、草、鰱鳙以及虹鱒等幾種魚類,養殖品種相對比較單一,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市場競爭力差,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制約和阻礙了我區水產業的發展。為了進一步豐富門頭溝區水產養殖的品種,調整養殖品種結構,激活發展滯后的水產業和水產消費市場,區漁政管理站于2003年從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引進匙吻鱘魚種500尾,在池塘和塘壩進行套養試驗,目前體長已達60cm左右,體重500g以上,成活率達85%以上,試養殖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 )隸屬鱘形目,匙吻鱘科,原產于美國中部和北部的相關湖泊、水庫和海灣沿岸地帶,是大型的淡水經濟魚類,其卵、肉、皮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匙吻鱘是一種純淡水性魚類,能常年生活在內陸的江河湖庫及池塘中,不需洄游。適溫范圍極廣,在0~37℃水體中均能生存,在我國既可度暑,又可越冬。生活在水的中層,性溫馴,易撲撈。pH適宜范圍為6.5~8。
匙吻鱘集食用和觀賞于一身,在市場上極受消費者歡迎,但由于受到苗種來源供應的限制,供應量遠小于需求量,其價格也是一直居高不下。匙吻鱘經濟價值較高,在套養過程中不需額外投料,有效促進水體立體、生態養殖的發展,既減少了飼料對池塘的污染,又能凈化池塘,節約了生產成本,是一項產出較高的綠色產業。
基于匙吻鱘的上述生物學特點,結合門頭溝區的實際情況,2005年~2006年期間,門頭溝區將繼續大力推廣和發展匙吻鱘養殖產業,預計到2006年末,在全區推廣匙吻鱘養殖面積500畝左右。
在我區進行匙吻鱘的養殖和大面積推廣不僅能豐富門頭溝區的水產養殖品種,加快門頭溝區水產養殖品種調整的步伐,調動廣大水產養殖戶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充分利用我區塘壩現有的閑置水體資源,進一步豐富門頭溝區休閑漁業的內容,吸引和招徠更多的客源,有效的促進旅游業和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勢必會帶來更大的間接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