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美洲黑石斑(centropristis striata)又名條紋鋸艏或黑鋸鮨屬于脊索動物門、鱸形目、鮨科、亞斑魚亞科、鋸鮨再、石斑魚魚種,主要分布于美國東海岸沿岸100m深的 海中。
一、美洲黑石斑的生物學特征
美洲黑石斑魚體被細小櫛鱗.色深藍近黑,帶白斑。體呈橢圓形或紡錘形,側扁而粗壯。胸鰭圓形或三角形,口大稍傾斜,前鰓蓋骨的后緣具鋸齒,背鰭棘10根~20恨,鰭條1 O根~20根,與鰭條相連。臀鰭鰭棘3根,以第二鰭棘較大,鰭條7恨~12根。
二、美洲黑石斑魚的生活習性
美洲黑石斑屬暖水性魚類,喜清水,常棲息在礁石底,白日進食,喜食蟹、魚、貝類等,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其存活溫度為5℃~3℃,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l 7℃~27℃;鹽度的適應范圍為l O%o~3 5%o,最適宜范圍為23‰~33%o。
三、工廠化養殖技術
1.養殖池
網形或八角形水泥池或玻璃鋼池,底面積在20m2!50m2,池底有20cm~30cm的斜坡,最好水深可調至1.2n1左右。有允氣、進排水設備,并且方便操作。
2.水質條件
美洲。黑石斑喜清水,因此自然海水必須經過沉淀、砂濾、消毒,才能進入養殖池,P H 7.8~8.4.水中溶解氧5mg L以上.亞硝酸鹽,小于0.1 mg L。
3.放養密度
美洲黑石斑的放養密度根據水質條件及個體大小而定。一般全長10cm左右的苗種放養密為為80尾/m³l 00尾/m³。也可以按魚體重放養,一般平均體重50g以下的放養密度為80尾/m³~l 00尾/m³。平均體重50g~1 OOg的密度為60尾/m3~70尾/m³。體重250g以上的放養密度為20尾/m³~40尾/m³。在養殖期間根據魚體生長和水質條件,適時合理調整養殖密度,通常養殖密度控帶在7kg/m³~8kg/m³之間。
4.換水
投喂l 5分鐘~20分鐘后即可換水,養殖池每天換水2次或用循環水養殖,換水量在200‰,一般在投飼半小時后換水,清除池底殘餌及清掃池底和池壁,以保持池中水質的清潔。
5.投餌
美洲黑石斑餌料以新鮮或冷凍的小雜魚為主(鯤魚、玉筋魚、蝦烏賊等),也可以與配合飼料交誓投喂,前期以鮮魚為主,配合飼料為輔;后期反之。投喂原則:。四定”(定質、定量、定點、定時),在投喂時要求“慢一快慢”的方式投喂。每日投喂量為體重的2%o~3‰,以飽食量的80:w~90‰為宦,如有剩餌及時撈出.三根據魚的情況及時調整投喂量:
6.水深
美洲黑石斑屬游泳魚類.水深以l m以上為宜。
7.互殘
美洲黑石斑有互殘現象.故在養殖過程中應及時分選、疏密。每個養殖池中的魚,個體盡可能大小一致。
8.疾病防治
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勤觀察勤檢查.嚴恪日常管理操作:①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定時換水、清污,保持水質清新和足夠的溶解氧。②保證投喂餌料的噴量和數量。定期用藥餌(一般15天一次,連用3天)進行疾病的預防。③適時篩選大小進行分養,密童要合理。④操作要輕,不能使魚體受傷。⑤發現疾病技時隔離、診斷、治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