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新聞網資訊:
養了8萬多只珠蚌,下面還混養著青魚、草魚、白鰱、花鰱等淡水魚類,充分利用了水體
大雨過后,水面微瀾。在小港東崗碶村,養殖戶高青海正撐著小船對河里的珍珠網箱進行加固。高青海是下邵漁業隊的負責人,也是北侖最早從事珍珠養殖的人之一,目前他總共養了8萬多只珠蚌,在全區是最多的。
記者看到,黑色的三角帆蚌被裝在扁形的網箱里,每個網箱里放五個,網箱距離水面50厘米,通過繩子固定,一排排懸掛在水中。河里還混養著青魚、草魚、白鰱、花鰱等淡水魚類,充分利用了水體。高青海的這批珠蚌,養殖已超過兩年,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收獲。他隨手撈起一個5寸長的珠蚌,用刀子剖開,兩片扇貝上都是珍珠,足有40顆左右。一只蚌里形成的珍珠顏色也不同,接近蚌口的珍珠,呈現出粉色、黃色、淡紫等不同的光澤,蚌殼中間的顏色較淡。
高青海告訴記者,早在1968年,下邵漁業隊就開始人工養殖珍珠,在全省也是最早的一批,1979年被列為省珍珠養殖定點單位。隊里出產的珍珠出口到印度、中東、北美等國家,最貴的時候,一公斤要賣2萬多元。1985年以后,部分水體水質下降,養殖珍珠的人少了。2000年以后,部分區域水體有所恢復,高青海又開始養殖珍珠,把水面利用起來。當前珍珠的價格已大不如前,一般的珍珠每公斤只有100元左右。每到收獲的季節,諸暨的商人會上門收購,連珠蚌一起買走,珍珠做裝飾品,蚌肉用來做飼料,連蚌殼也能加工成工藝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