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白斑魚生長速度快、肉質堅韌少刺、味道鮮美,深受消費青的歡迎,平均每干克售價80元,市場供不應求。白斑狗魚不儀具有食用價值,還具有觀賞性強的特點,一直被中亞各國視為魚中“軟黃金”。近幾午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疆有經濟價值的上著魚類的開發利用與推廣步伐的加快,白斑狗魚的養殖開始普及。我們于2007~2008年在塔山鎮陡溝村開展丁該魚的池塘養殖試驗,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F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池塘條件
池塘向積以5~8畝為宜,池深2米。水源充足,水質厄污染,自流排灌,有地下水最好,保證在高溫季節能調低水溫。同時,池塘水面放設水浮蓮等遮蔭,最好能存池中種植杉苗等水生楠物作隱蔽場所,防止互相蠶食現象。
2.苗種放養
白斑狗魚苗下塘前要準備充足適口的餌料魚,體長5厘米可攝食6日齡左右的餌料魚。 一般采用原塘培育,即放苗前進行消毒,施肥培育餌料魚,待餌料魚長成5~6日齡時放入5厘米長的白斑狗魚苗。
(1)餌料魚:每畝放養鯉、鯽、鳙等水花曲20萬~30萬尾,規格掌握在狗魚體長的l/2~1/3為宜。
(2)放養密:5厘米以上狗魚種1000尾/畝。
(3)放養時間:4~5月份,當水溫升到15℃以上即可升始放養。
3.日常管理
(1)分養:前朗,10~15人分養一次;13~15厘米后,分養間隔15~20天一次;隨著白斑狗魚的生長,所需餌料魚的適口規格和數量也不斷增加,要及時增加投喂;夏季高溫季節停止分養,入秋后間隔30天左右分養一次。分養用分級篩,帶水操作,動作要快,避免損傷。分養后每立方水體用消毒劑O.3克潑灑消毒。
(2)水質調節:養殖前期,池塘水位控制存1.5米以內;隨著水溫升高和魚體生長,逐漸加深至2米;高溫季節,有條件的可每天向池塘注入地下深井水以控制水溫在28℃以下。定期使用微牛態制劑光合細菌調節水質,高占季節每15天一次,用量2.5千克/畝。此外,根據水質情況適時地投撒生物肥水素、EM原液和底質改良劑,使池水始終保持“肥、活、嫩、爽”,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3)病害防治:白斑狗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病害甚少;如發生細菌性爛鰓病,可用0.3毫克/升優氯凈或0.3毫克/升二溟海因全傘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兩天,效果十分理想。定期使用生石灰15~20千克/畝全池潑灑進行常規消毒。同時,在高溫季節每1 5天用0.2毫克升優氯凈消毒1次,同時注意向水池沖注水,保持水質清爽。
(4)越冬:由于白斑j句魚存冬季不停止攝食,并且在飼料充足的條件下保持緩慢生長。因此,應在白斑狗魚的越冬池中投放適量的餌料魚,以確保冬季餌料魚的充足,防止白斑狗魚個體間的互相殘殺,是提高白斑狗魚越冬成活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結果
2007年開始白斑狗魚養殖試驗,放養大規格(5厘水)白斑狗龜5000尾,收獲商品魚1580千克,上市規格0.6千克/尾.總產值12.1萬元,養殖成活率存52.6%。
2008年養殖白斑狗魚70畝,放養規格為4厘米的白斑狗魚97000尾,售商品魚25724千克,上市規格0.85千克/尾,養殖成活率在31.2%。
三、小結
1.在池塘養殖白斑狗魚時,水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白斑狗魚養殖成活率、養殖成本及養殖周期的長短等。因此.養殖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池塘水溫的變化。溫度超過24℃以上,該魚的活動明顯加劇,性情不穩定,易造成打斗和誤傷,可在高溫季節采取提高池塘水位或者在向陽南岸搭建葡萄架等遮陽降溫措施。
2.白斑狗魚在低溶解氧環境中很快死亡,因此,在養殖生產中要適當降低白斑狗魚的放養密度(包括餌料魚和花白鰱的投放量);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如光合細菌)調節水質:保持養殖池塘底泥少、避免注入過多的肥水以防遺成池塘水質惡化;經常加注新水、確保池水循環更新.保持水體有較高的溶解氧含量。
3.白斑狗魚于于兇猛性魚類,池塘養殖中的主要餌料魚為小型的鯽魚、鯉魚、花白鰱夏花和野雜魚等。投放餌科魚前應注意檢查餌料魚是否帶有病原體,每一次投放餌料魚前也必須進行消毒(投喂的餌料魚用3%~5%食鹽水浸洗消毒),避免通過餌料魚攜帶病原體而傳染。白斑狗魚最喜歡食的餌料魚規格是其體長的1/3,每日的攝食量可按每尾白斑狗魚每天約5尾的適口餌料魚計。
4.運輸途中要避免魚體機械損傷,循序漸進地調節好水溫,切不可操之過急。該魚在運回的第二天就會自相殘殺,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密度,做好規格分級,保證餌料魚充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