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京晨報訊:位于應天西路的南京水產品中心批發(fā)市場按照政府統(tǒng)一規(guī)劃,于8月20日正式關閉整體搬遷到江寧,但一些經營戶嫌江寧新水產品市場收費高、管理嚴,不愿搬遷。如今10天過去了,江寧的新市場經營情況如何?記者昨日了解到,新老市場交替后,南京菜籃子魚價非但沒漲,反而便宜了。
水產批發(fā)大廳一派繁忙
昨天清晨,位于江寧的新市場燈火通明,一片忙碌的景象。拖魚的、稱重的、算錢的,小販和攤主的討價還價聲,剁魚頭的“砰砰”聲,老板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人氣十足。
據(jù)市場工作人員介紹,新市場共有61個攤位,第一批共進駐了20個經營戶,這其中,既有應天西路老市場搬遷過來的經營戶,也有新加入的商戶。目前該市場每天到貨量為45到50個車次,共150到200噸左右。
對于經營戶此前提出的駕駛員休息室和配套設施不足問題。工作人員稱,市場方面對于經營戶反映的駕駛員休息室等問題都給予了及時解決,并提供了養(yǎng)魚必備的液態(tài)氧、冰塊以及設備房等。為了確保魚的品質,市場每天還免費供應1200噸地下水。
據(jù)了解,水產市場供應的水是從1.5公里以外的青龍山地下220米深的井里面抽過來的。這個水比較純凈,衛(wèi)生,對養(yǎng)魚特別好,不像其他有些地方的自來水,含有漂白粉,對魚類有影響。經營戶非常滿意。
價格均比前段時間有所下降
今年43歲劉應漢從事水產經營已20年了,他和伙計們忙得不亦樂乎。8月20日,他率先從應天西路的老市場遷出,搬進了位于江寧的新市場。距據(jù)了解,由于他的魚都來自蘇北射陽,因此搬進新市場后,運輸成本反而降低了。
劉老板說,以前從長江大橋走,當時是白天限制,農副產品不準進城。準備搬遷到江寧時,他認為增加了路程,運輸成本會增加,魚價也會增加。但過來后他發(fā)現(xiàn),在這里的運輸成本比以前是減少了,而不是增加了。因為現(xiàn)在長江二橋24小時可以通過,道路通暢,再加上市場開業(yè)給予的優(yōu)惠,有的進場車現(xiàn)在都不收費,所以這一塊相應的成本減少了。近10天以來,他的交易量直線上升。
“在應天一天大概賣到8萬斤,現(xiàn)在一天賣到15萬斤左右。”劉應漢說,10天前新老市場交替時,市場上的水產價格曾有所波動。而目前,價格已經開始穩(wěn)中有降。他以車上裝的五種魚為例,5種魚分別為鳊魚4.8元、花鰱4.5元、白鰱2元、鯽魚4.4元、草魚4.8元,價格均比前段時間有所下降。
成本降低、價格降低的做法也得到了其他經營戶和批發(fā)商的肯定。“現(xiàn)在比原來便宜,水產品大概10%左右。”孝陵衛(wèi)過來的經營戶袁為金說,他兩輛車一天一萬多斤魚,行情不錯。批發(fā)價降了,農貿市場的零售價自然也就降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