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上海綜合試驗站技術指導員在4月份對其試驗站下屬各試驗區的摸底調查中發現,各試驗區的二齡草魚塘普遍存在著草魚成活率低的情況, 一般成活率在70%左右。在養殖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病害發生,但斷斷續續出現草魚死亡。全圍其他地區養殖草魚也有同樣的問題,有的地區二齡草魚塘魚種成活率甚至只有60%,嚴重影響了養殖者的經濟效益。
本文分析了造成二齡草魚魚種成活率低的幾種原因,并提出提高成活率的若干措施,供人家參考。
一、二齡草魚魚種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魚種放養前未清塘或清塘不徹底
清塘不徹底易造成池塘底質差,池底存有大量的病原菌,遇到今年氣候變化無常,水質不穩定,就會引起魚種的零星死亡。
2.在清塘后未進行肥水就放養魚種
經調查許多養殖戶在池塘清塘后術邊行肥水就放養魚種,結果造成水質變化快,不穩定,使二齡草魚魚種產生新的應激。同時草魚種下池后適口的人然餌料生物少,致使塵長較慢、體質差、易生犏,養成成活率低,造成斷斷續續死亡。
3.水體環境不良
由于池塘水質不穩定,加上氣候變化大,易導致草魚患出血病、爛鰣病等疾病,從而成活率低。特別是投喂顆粒飼料的池塘,隨著池塘魚類負載量的加大以及飼料投喂量的增加,水質更難以控制,容易老化、惡化,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含量迅速上升,引起魚種慢性中毒,造成二齡草龜魚種斷斷續續死亡。
4.飼料投喂不合理
許多養殖戶喜歡投喂高蛋白質的飼料,認為高蛋白質的側料會提高草魚生長速度,忽視了草魚白身的營養需求與營養平衡,加上飼料中維生素的含量不足,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的不足,其結果往往導致魚類營養性疾病(如脂肪肝、肝臟變性等)的發生。
5.防病措施不合理
有的養殖戶防病意識較差,且過分依賴、相信藥物的作用,在養殖過程中,還足按照傳統的防病方法來進行防病,繹常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內服抗菌藥物來防病,而忽視了改善水體生態環境的根本作用以及約物的科學使用。其結果由于用藥過多,導致了病原體產生強烈的
抗藥性,也對草魚魚種的內臟器官(如肝、腎、脾臟等)造成嚴重的損傷.使草魚自身的消化、解毒、抗癇能力人大下降:
二、提高二齡草魚魚種養殖成活率的措施
二齡草魚魚種的生長對水體環境要求較高,尤其是在池塘集約化養殖條件下,必須抓好養殖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提倡生態養殖和健康養殖。具休措施如卜:
1.徹底清塘消毒
池塘是魚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同時徹底清塘消毒足創造良好養殖生態環境的基礎,底質好,水質自然好,而水質好,底質末必就好,因此,池塘清塘消毒至關重要,它是魚類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和養殖成功的“最關鍵”措施之一;清塘消毒,一是必須清除過多淤泥、徹底曝曬、改善底質、堵漏防滲(防止病毒“串聯”傳播),為魚類健康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二是應用消毒藥物殺滅池內敵害乍物。具體操作是在放養前10~15天進行藥物清塘,塘底先留水10~20厘米,用生石灰150~200千克現對現潑。4~5天后將生石灰水沖洗掉,就可注入新水,注水口應設置過濾網,濾去有害生物和雜質。然后可全池潑灑溴氯海因200~300克/畝,迅速、徹底殺滅病原和有害生物。
2.科學的施肥管理
魚種放養前用生物發酵有機肥進行肥水,培養天然餌料生物,使水呈黃綠色或茶褐包,水要肥而爽,營造良好的藻相,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pH值在7.5~8.0,使其中有足夠的活餌料,同時餌料生物特別足浮游生物對凈化水質,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穩定水質起到重要作用。藻類多,是水體凈化能力增強的標志,只有豐富的藻類才能充分利用微生物降解的產物,因此藻類是水體中浮游生物的主體,而且藻類本身的壽命也只有10~15天,藻類(包括活菌)的正常生長需要如氮、辟、鐵、鋅、銅、鈷、鎂、鉀等營養元素和多種維牛素,因此需定期潑灑生物肥水劑來補充營養。同時注意,不要大量換水,它會造成藻類沒有足夠的營養供給,藻類會死亡得更快,藻類和活菌的繁殖不良會造成水體水質不穩定。因此應減少換水,并適當補充營養源,才能保持池塘中藻類穩定,維持池塘中的生態平衡。
3.魚種放養前必須的防病措施
二齡草魚魚種放養前一定要注射0.2~0.5毫于/尾經過10倍稀釋的單魚出血病滅活疫苗或采刖草魚專用疫苗進行浸泡,方法是把魚種置于用0.5%滅活疫苗加1.0毫克/升莨菪堿的溶液內浸泡2~3小時,以預防養殖過程中草魚病毒性出血病的發生。或用氨基酸碘溶液5~6毫克/升浸洗魚種15~20分鐘,以殺火魚種本身可能攜帶的病毒和細菌,增強魚種的免疫能力和抗病毒能力:
4.提高二齡草魚魚種的飼料營養
投以高質量的飼料,合理投喂,保證魚種吃勻、吃足、吃好。根據草魚魚種的營養需求配制合理的專用飼料,并添加優質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防止維生素的缺乏。同時存整個養殖過程中,要根據草魚魚種的生活習性和發病特點,合理調整配合飼料的投喂量,并適當增加各種優質水早草的投喂量。在魚病多發季節至:來之前,應盡量喂好,但不宜喂得過飽,八成飽即可:
5.加強增氧措施
充足的氧氣是水質穩定及魚類生長的必要條件,在魚類養殖過程中,隨著養殖時間的增加,養殖池塘底層污物積累使池塘底部異養菌成為優勢菌群,引起池塘底部嚴重缺氧,進而造成亞硝酸鹽、氨氮因氧化不完全而蓄積(發生中毒);池底缺氧最嚴重的后果是致病的細菌如嗜水氣單胞菌、弧菌的大龜增殖,兼之缺氧已經顯著降低了龜類的免疫力,這樣就極容易暴發疾病。因此為了把底部污物存量降至最低,溶氧必須達到足夠高,以驅除、氧化分解污物,并為生物降解污物提2廣泛接觸的條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善水體循環,消除底部缺氧,其方法是在天氣悶熱、下雨天及半時夜間24時至凌晨1時全池潑灑以過碳酸鈉為主要成分的增氧劑200~300克/畝,同時持續開動增氧機。
6.加強水質調控技術
草魚魚種喜好生活在水質較清新的環境中,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水質的調控和管理在養殖過程中特別是養殖中后期,由于投餌量增加、殘餌增多、魚類糞便以及小型生物尸體等長久積聚,底質進一步惡化,極易誘發暴發性疾病。囚此,采用定期、定量潑灑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EM菌等微生態制劑和適量換水的方法來調控水質,自始至終保持良好的水質,改善溶解氧,穩定藻相,減少pH的波動,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的含量.使水環境保持相對穩定,使水體中的有益菌種成為優勢種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減少病菌的滋生。摔制水體氫氮含量在0.5毫克/升以下,亞硝酸鹽含量在0.05毫克/升以下,水體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
7.完善防病措施
科學使用消毒藥物,提高魚類的免疫能力和抗病力。近年來許多應用表明,選擇中草藥或中草藥提取物如黃芩多糖、人參皂甙免疫促長劑,對提高魚類免疫能力和抗病力的效果都是確切的。針對二齡草魚魚種養殖過程中發生斷斷續續的死亡,可投喂由黃連、黃柏、黃芪、板藍根、茵陳、甘單等組成的中草藥藥餌,并輔以Vc、VE等藥物保肝、護肝,同時每畝可潑灑三寶高穩維生素c 150~200克,提高魚類的抗應激能力。使用消毒劑應選用刺激性小的藥物,如氨基酸碘、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防止濫用藥物,破壞水質,給魚類造成新的
應激:
以上是提高二齡草魚魚種成活率的一些基本措施。由于二齡草魚魚種在池塘集約化養殖過程中經常受到密度、環境條件、生長速度等因素的影響,為了提高其成活率.應充分利用有益生物制劑改善池水水質和池塘環境,加強池塘增氧措施和應激管理,使二齡草魚魚種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有利于其生長和提高二齡魚種的成活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