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齊魯晚報資訊:7日,記者從泰山赤鱗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揭牌暨人工增殖放流啟動儀式上獲悉,針對泰山獨有的赤鱗魚野生數量不超過1000尾的實際,登山節期間,泰安市將于12日在桃花峪管理區等處增殖放流赤鱗魚15000余尾。
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有關人員介紹,12日舉行的泰山赤鱗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揭牌暨人工增殖放流儀式的主題口號為:泰山泉水清,螭霖魚中龍。活動將在泰山桃花峪管理區碧峰寺設立主會場,在中天門管理區黃溪河、竹林寺管理區黑龍潭、天燭峰管理區天井灣、大津口鄉東御道設立分會場。 屆時,主、分會場同時舉行啟動儀式,現場增殖放流赤鱗魚15000余尾。為將增殖放流活動打造成泰山特色旅游項目,泰山景區佛教人員將在桃花峪水系的上游—桃花源龍灣組織泰山赤鱗魚放生祈福法會,由僧人帶誦皈依經文,現場組織信眾進行放生。有關人員還在本次活動中邀請20家旅行社參與其中,讓旅行社更加了解泰山赤鱗魚,為泰山旅游增加一個特色的旅游項目。儀式上,有關人員還發布了泰山赤鱗魚徽標,通過“山”、“水”、“魚”的視覺要素,把赤鱗魚的生活環境勾勒出來。
據了解,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石鱗魚、斑紋魚,作為我國的五大貢魚之一,唯泰山所獨有,多生長在泰山海拔270—800米區段的山澗溪流中,隨季節變化可分為金赤鱗、銀赤鱗、鐵赤鱗。赤鱗魚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保健功效,使它成為古時地方向朝廷進貢的佳品。現在,野生赤鱗魚的資源減少,只有桃花峪、天井灣處有野生赤鱗魚。為了更好地保護赤鱗魚,泰安市人民政府將每年的農歷六月十九定為“泰山赤鱗魚增殖放流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