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資訊: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大亞灣水產試驗中心獲悉,國內首批龍躉與老虎斑雜交的魚苗在廣東惠州和海南文昌兩個試驗點培育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石斑魚雜交育種研究上獲得階段性突破。由于此雜交魚苗兼具親本肉質好、生長速度快的優勢,且目前僅臺灣和馬來西亞有商品魚在全球銷售,因而在國內商業養殖的價值巨大。
該項目負責人張海發博士向南方農村報記者介紹,這種雜交魚苗在國內屬于首次培育成功,所以暫命名為“虎龍斑”,以區別于臺灣、馬來西亞當前養殖的同類品種“珍珠龍躉”和“沙巴龍躉”。
據了解,雜交育種是培育水產新品種的一個重要途徑。該項目開展的石斑魚雜交育種,就是根據遺傳學原理,通過不同種石斑魚之間的雜交組合,培育出兼有或超出父母本優良性狀的雜交仔一代供養殖。目前國際上只有臺灣、馬來西亞等地取得成功,其主要瓶頸是魚類親本選育和魚苗培育兩方面。
“單單龍躉親本的選育我們就花了10年。”張海發告訴記者,野生活體龍躉親本難以獲得,只能人工培育,而淡水鯽魚養一年就能達到性成熟,但海水石斑魚至少需要4-5年,龍躉則更長。
同時“虎龍斑”魚苗的培育也相當繁瑣。由于龍躉與老虎斑分屬兩個種,人工受精技術難度大,不易獲得受精卵,加之病害、開口天然餌料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虎龍斑”出苗量很少。
“虎龍斑魚苗的出苗率不及其他石斑魚苗一成。”作為此次試驗的參與者,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的高級水產工程師韓良光告訴記者,從上月中旬到9月12日的四周時間內,100多萬枚“虎龍斑”受精卵只培育出來不到3萬尾魚苗,而培育其他石斑魚苗可以達到40-50萬尾。
韓良光認為,雖然“虎龍斑”魚苗難以培育,但需求量卻很大,由于目前島內絕無二家,所以購苗者很多。“大家都看好它養成商品魚后的價值。”他表示,雖然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目前高檔海水魚特別是石斑魚價格有所下滑,但香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對“虎龍斑”的消費熱情卻未減少,畢竟在全球只能通過臺灣、馬來西亞等地一兩家養殖場獲得。
張海發也認為,“虎龍斑”整合了龍躉與老虎斑的優良性狀,除了生長速度快外,肉質特別細嫩、爽滑,容易被消費者接收。但由于苗種培育技術難度很大,短期內不會形成像青斑等普通石斑魚的養殖規模,間接限制了其商品魚供應量。并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虎龍斑”的量產不但會改變國內石斑魚養殖產業的發展,甚至會影響全球高檔海水魚的商業市場。
他同時強調,一直以來,魚類多倍體研究在國際上都屬于高端科技,目前在國內也只有淡水養殖的鯽魚取得了成功。“培育出虎龍斑將為進一步開展石斑魚多倍體育種奠定基礎。”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