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東北處于高緯度地區,由于地理條件的特殊,其氣候不同予我國南方氣候,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魚病發生特點及其防治方法也不同于我國南方地區。我們通過長期的診治實踐,探索出了一套針對北方鯉魚疾病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現將其介紹如下。
一、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1)診斷癥狀由于捕撈、運輸或在水體中機械損傷,感染了水霉菌、綿霉、毛霉等真菌而引起。發病初期不易發現,菌絲在皮下肌肉滋生增殖,后期長出繁殖用的體外菌絲,似“棉絮”狀。
(2)防治方法預防應減輕魚體受傷,定期殺菌。治療用“互畝寧”或“漁豐碘’’全池潑灑消毒,2天后再潑灑“氯安”。
二、細菌性疾病
1.鯉魚洞穴病
(1)診斷癥狀最初在體表出現紅斑,進而表皮及真皮壞死和崩解,肌肉潰爛形成大小不一的潰瘍灶,最后體壁穿孔而病魚死亡。
(2)防治方法定期使用消毒劑具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治療可外潑“三畝寧’’或“漁豐碘”1~2次,嚴重時內服“魚血康寧”或“漁泰康”3~4天。
2.細菌性敗血癥
(1)診斷癥狀發病早期,病魚全身輕度充血,嚴重時由點狀出血斑演變成斑塊狀或全身出血,順鱗片觸摸則有血液滲出;腹部膨大,有的肛門紅腫、凸眼。解剖檢查可見腹腔積水,腹水呈透明的淺黃色或半透明的淺紅色,肝、腎、膽腫大,腸道水腫無食物。
(2)防治方法外潑“辛硫磷”、“三畝寧”或“菌毒克,,1~2次,嚴重時內服“魚血康寧”或“漁泰康”3~4天。
3.爛鰓病
(1)診斷癥狀病魚鰓蓋內表面的皮膚充血發炎,中間部分常糜爛成一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鰓上的黏液多,鰓絲腫脹,嚴重時,鰓絲末端缺損,病變鰓絲的周圍常粘附著污泥。
(2)防治方法定期殺蟲消毒可有效預防該病,治療時如果鰓部有寄生蟲,先選擇對應的殺蟲劑控制寄生蟲,然后外潑“綠養寧”、“三畝寧’’或“茵敵”等1~2次,嚴重時內服“三病康寧”或“漁泰康”3~4天。
三、病毒性疾病
鯉春病毒病
(1)診斷癥狀由于該病潛伏期短,外部癥狀不明顯、不典型,所以容易誤診并造成較大損失。根據病變部位不同,鯉春病毒病分為五種類型:①病毒性出血腐敗癥:表現癥狀為肌肉和內臟出血;②傳染性胰臟壞死癥:癥狀為胰臟壞死,肝、脾水腫;③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癥:癥狀表現為肌肉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并大量積水,內臟出血性壞死;④鯉鰾炎癥:病魚身體發黑,頭朝下滾動,腹部膨大有積水,鰾壁發炎、增厚、充滿血絲,鰾內充滿血漿;⑤潰瘍性皮膚壞死癥:危害無鱗、裸鱗及體表受傷的鯉魚,癥狀為皮膚潰瘍壞死。
(2)防治方法 目前對鯉春病毒病的治療效果很難盡人意,故重在預防。要點是池塘徹底消毒,下池的魚種采用20~30毫升/米³的“漁豐碘”’藥浴20~30分鐘,加強水質管理,定期殺蟲消毒等。
四、寄生蟲病
1.甲殼類寄生蟲病
(1)診斷癥狀主要有中華鳋、錨頭鳋和魚鲺三種。中華鳋大多寄生在鰓部,可見白色蛆狀物;錨頭鳋寄生在體表,肉眼可見,寄生部位出現紅色斑點;鲺寄生肉眼可見白色半透明片狀蟲體貼附于體表。
(2)治療方法選用“阿維菌素”、“祛蟲安”或“辛硫磷”中一種全池潑灑,第三天用高效消毒藥全池潑灑一次,防止細菌感染傷口。
2.原蟲(車輪蟲、斜管蟲、鰓隱鞭蟲等)
(1)診斷癥狀魚種常集群散游于池邊或下風頭處,馴化時不上料臺或吃一會散開并集于水面,似缺氧浮頭狀,鰓牯液增多,常并發細菌性爛鰓病。取鰓絲鏡檢,發現大量原蟲即可確診。
(2)防治方法用硫酸銅加硫酸亞鐵(5:2)0.7毫克/升、水蟲清或車輪蟲絕殺全池潑灑,2天后用“氯立得”或“綠養寧”全池潑灑,防止繼發性細菌感染。
3.蠕蟲(指環蟲、三代蟲等)
(1)診斷癥狀病魚急躁不安,常躍出水面,或在吃食過程中“咋營”,鰓絲腫脹,粘連。取鰓絲鏡檢,每個視野發現3~5個以上蠕蟲即可確診。
(2)治療方法選用“指環凈”全池潑灑,用完殺蟲藥2~3天后用“氯立得”、“綠養寧”或“二溴海因”全池潑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