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3年12月17日新聞)上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實施的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海水魚全人工養殖技術研究”課題,填補了上海地區海水魚人工養殖技術的空白。
上海沿海海水鹽度變化大,制約了海水魚養殖;而名貴淡水魚的養殖技術要求高,風險大;所以本地市場上的活海水魚和名貴淡水魚一直是量少,價高,難飽普通市民口福。2000年來,課題組對人工海水配置、水溫控制、飼料選擇、溫室管理等技術進行了重點攻關。在保持海水魚味道鮮美、肉質鮮嫩的基礎上,篩選出多種適宜養殖的海水魚類,并馴化出一批優良海水魚種苗。其中,金鱒經128天飼養平均尾重434克,成活率83.2%;牙魚平經5個月的室內培育,體重由93克增409克,成活率為85.7%;黑鯛養殖成活率為85%;半滑舌鰨魚經三個月養殖,平均規格可達600克/尾;彩虹鯛魚種經4個月的養殖長至560克/尾,成活率達97.3%。
上海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還于2000年承擔了上海農業引進消化吸收項目“澳洲名貴淡水魚引進”課題,從澳大利亞引進金鱸、銀鱸、尖吻鱸三種苗種。開展陸基馴化養殖的研究,共收獲金鱸9075尾,銀鱸9432尾,尖吻鱸魚13234尾,從魚苗放養到成魚養成的成活率分別達到82%,82.5%,96.6%。
今年項目辦又支持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實施了“尖吻鱸親魚培育及人工繁殖技術研究”課題。
多種海水魚的全人工養殖和名貴淡水魚的成功引進,加快了本市水產養殖結構的調整,讓市民從食有魚到食優魚。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