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09-04)廣東省衛生廳日前下發“謹防雪卡毒”通告,建議“慎食”的魚類赫然包括鱸魚,引起不少市民關注。廣東省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張永慧特地指出,通告中提到的鱸魚是指生活在珊瑚礁海域附近大體積的海鱸,一般養殖的淡水鱸魚進食是安全的。
最近汕頭發生了50多人進食含有“雪卡毒”虎斑魚而中毒的事件。省衛生廳為此發出通報,要求慎食珊瑚魚。
據介紹,雪卡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毒素粘附在海藻或死去的珊瑚表面,小魚小蝦吃下帶有毒素的海藻,珊瑚魚又吃珊瑚礁海域生存的小魚,這樣,毒素積聚在大珊瑚魚身上,尤其是內臟。
據估計,超過400種魚類可能引起雪卡毒素中毒,進食含雪卡毒素的魚肉后,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和溫度感覺倒錯等癥狀,嚴重者脫水休克。
廣東省衛生廳提醒消費者:慎食珊瑚魚(泛指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域的珊瑚礁周圍和近海海岸的魚類如西星斑、老虎斑、杉斑、蘇眉等石斑魚和鱸魚)等海產品!消費者選擇進食珊瑚魚,加工時應將魚的內臟,尤其是卵巢剔除干凈;盡量選擇較小的珊瑚魚,并減少食用此類魚產品的頻率;避免同時喝酒及吃花生或豆類食物,以免加劇中毒病癥。
對眼下已成家常美食的鱸魚,張永慧指出,“慎食”通告中提到的鱸魚是指生活在珊瑚礁海域附近大體積的海鱸,市面所賣的淡水鱸魚進食是安全的。張永慧還解釋,珊瑚魚的體積愈大,體內可能積聚的毒素含量就愈高,因此建議食用的珊瑚魚一般不要超過1公斤,一餐中只吃少量珊瑚魚類,避免在一餐中全部菜色用同一條魚烹制;不要進食魚的某些部位,比如頭、肝、生殖部位、腸及卵,因為這些部位含毒素較多。
據了解,雪卡毒目前沒有特效解毒藥,難以從魚的味道、肉質、氣味或憑對魚身的檢查來辨別哪條魚含雪卡毒,也未能提供快捷而可靠的測試方法。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