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質量新聞網資訊:10月27日下午4時許,隨著裝載來自臺灣156箱、70萬粒甲魚卵的臺籍小額貿易貨輪“德旺1號”抵達廈門同益碼頭,標志著2009產季臺灣進口甲魚卵圓滿收官。目前,通過廈門口岸進口的甲魚卵進口量占臺灣產量三成,廈門口岸已成為臺灣甲魚卵銷往內地的首要集散地。
據廈門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開春以來,自廈門口岸共進口臺灣甲魚卵74批,數量1萬多箱、4000萬枚。而2009年產季全臺灣甲魚卵產量約為1.5億枚。臺灣甲魚卵進口模式的成功經驗,帶動臺灣相關農產品的進口,廈門與臺灣之間的小額貿易交流日益頻。據統計,2009年以來,從廈門口岸進口臺灣各類水產品175批,貨值突破75萬美元。
廈門口岸作為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口岸,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今年以來進口的臺灣甲魚卵由零起步到進入正常化,從正常化進入常態化,從常態化進入規模化,實現了“三級跳”。此前,兩岸未建立比較可靠的產地監管合作機制,此類貨物到岸必須100%實施隔離檢疫30天,一些不法商人因此通過走私渠道進口。
今年初,廈門檢驗檢疫協會與臺灣省水族養殖協會就大陸從臺灣輸入甲魚卵的檢驗檢疫監管領域的合作達成協議。雙方商定,依托臺灣先進的繁養殖技術與經驗,以及大陸土地便宜、養殖成本低的優勢,探索建立“臺灣生、大陸養”的甲魚卵養殖合作新模式,將檢疫工作前移到臺灣境內。進口到岸時,只抽樣小量樣品實施隔離檢疫觀察。絕大部分貨物,大陸檢驗檢疫部門允許直接分銷往各養殖場進行孵化,實現了通關零待時。
此后,廈門對臺先行先試政策持續拓展。7月1日,祖國大陸迎來60年首次經大陸檢驗檢疫部門考核合格的臺灣養殖基地生產的臺灣農產品。廈門口岸進口臺灣甲魚卵從此步入快速增長期。據統計,今年7至10月廈門口岸累計進口臺灣甲魚卵3000萬枚,是上半年進口量的3倍多。
廈門檢驗檢疫局表示,將持續探索實施輸臺水產品“即查即放”的檢驗檢疫便利措施,方便輸臺水產品報檢通關。據透露,近期由臺灣承載進口水產品的船只,有望裝載祖國大陸的水產品輸往臺灣,實現雙向貿易零的突破,經營成本將,達到優勢互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