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聞網資訊:
![]() |
侯書杰(左)正在哈工大(威海)海洋學院實驗室內同王光玉副教授對影響養殖水體污物的處理技術進行攻關 |
近日,山東省威海市經區泊于鎮屯侯家村農民侯書杰成功育出海螺幼體。專家表示,此項科研成果對威海市海珍品底播增殖和儲備品種的持續開發有著重要意義。
今年55歲的侯書杰是一名農民,同時也是一名有著十多年水產品人工育苗經歷的“老專家”。為了搞好水產育苗,侯書杰出資成立了一家水產科技公司。談起成立這家公司的初衷,他感慨地說:“農民要想致富,光靠勤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靠科技來支撐。”公司成立后,他就決定以海螺人工育苗技術為攻關目標。侯書杰說,讓海螺產卵容易,但要讓卵從蟲體演變成螺體,則屬于一道技術難題。
為此,侯書杰投資130多萬元建起一座1270平方米的現代化水產育苗科研基地。近幾年,他與哈工大(威海)和山大威海分校建立了聯系,一方面借助高校的技術力量,另一方面他希望通過高校能及時獲得水產人工育苗領域的最新研究信息。
10月27日中午,當記者趕到該公司時,侯書杰高興地拿出他培育出的海螺幼體。“目前,我通過與哈工大(威海)和山大威海分校的3位專家合作,已經全面掌握了人工培育海螺所需要的水溫、光線以及水質等條件。”侯書杰興奮地表示,他要將所取得的這項科研成果盡快推廣開來,讓更多的養殖戶掌握人工培育海螺的技術。
哈工大(威海)海洋學院副教授王光玉表示,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顯示,這一科研成果達到國內海螺養殖領先水平。
記者從威海市海洋與漁業部門了解到,海螺是威海市重要的經濟貝類。近年來,由于海洋捕撈強度不斷加大,海螺資源銳減。若該項科研成果能得以推廣,將對威海市地方性品種的規模化生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