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黑龍江日報資訊:10月30日上午,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聽取全省水產養殖業工作匯報,謀劃、研究全省水產養殖業發展工作,這是黑龍江省繼1982年專題研究此項工作27年來,又一次對全省水產養殖業做出重要研究部署。
據介紹,歷史上黑龍江省漁業主要以捕撈為主,1978年開始大規模人工養魚,水產品產量一度在“三北”地區位居前列。今年,全省放養面積達520.3萬畝,增長17.7%;水產品總產量預計可達42.5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預計實現60億元。
在充分聽取了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其他與會同志的意見和建議后,栗戰書指出,該省生態環境優良,宜漁水面大、魚類品種多,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省水產養殖品種結構不斷優化,高產高效養殖技術加快推廣,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全省水產養殖業呈穩定健康發展態勢,這些都為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應該看到,黑龍江省漁業整體上還處于基本依靠漁業生產場戶自然發展的狀態,同時黑龍江省緯度高、氣溫低,魚類生長期短,漁業生產成本相對偏高。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我省時所做的“在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畜牧、水產養殖業”的重要指示,積極探索具有黑龍江區域特色的水產養殖業發展路子。要從黑龍江省實際出發,進一步明確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堅持積極穩妥,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注重生態,江河湖泊環境不受影響;調整漁業結構,培育稀缺品種,發展區域特色;加大魚產品深度加工,延長漁業產業化鏈條,增加漁民收入;強化科研開發,提高寒帶水域養殖技術水平,全面提高水產養殖綜合能力,向集約化和規模化養殖要效益。推動水產養殖業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常規品種向特色品種轉變,由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盡快把全省的水域資源優勢變成漁業的經濟優勢。
栗戰書強調,積極發展全省水產養殖業,一要明確扶持政策,加快水域資源開發利用。在江河水流緩慢處和支岔處設置網箱,完善湖泊、水庫養魚設施,對宜漁坑塘和小型水面進行標準化改造,提高養魚質量。二要全面提高水產養殖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網箱養魚高產高效示范區、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帶和優質江(湖)魚生產基地,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生產,重點發展適應北方高寒地區養殖特點、拉動力強的鱘鰉魚、大白魚、懷頭鯰等特色品種的規模養殖。三要積極拓寬漁業產業領域,推廣綜合養殖模式,發展休閑漁業和魚產品深加工,推動水產品實現產業化發展。四要加大投入,重點用于水產良種場建設和良種補貼、名特優品種引進、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建設、池塘標準化改造、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生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和漁業資源增殖保護等。五要加強邊境水域漁政管理,涵養增殖魚類資源,有效控制捕撈強度,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為魚類繁衍生息創造有利條件,促進漁業健康發展。
會議還就制定出臺積極發展全省水產養殖業指導性意見進行了研究和討論。
黑龍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杜家毫,副省長呂維峰等參加會議并講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