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北方網資訊: 當全世界的海豚、鯊魚以及其它大型海洋生物可能面臨著饑荒。它們的食物——小型的、難以觀察到的魚類食物——正日益減少。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過度捕撈使得它們的食物來源漸漸萎縮。據加拿大新聞網報道,國際自然保護組織“俄刻阿諾”的科學家3月2日發布了一項報告,稱他們發現數個海洋物種的體型變瘦弱了,繁殖趨緩,有些種群數量萎縮了,這都是因為它們的食物來源正被捕撈一空。
該報告的作者、“俄刻阿諾”的海洋生物學家瑪戈特·斯泰勒斯(Margot Stiles)在華盛頓告訴記者說:“這是我們第一次發現這個世界范圍內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大型海洋動物正面臨饑餓,這絕對會逐漸成為一種常態。”
研究者們考察了作為食物來源的物種的健康狀態,諸如鯡魚、鱈魚、鯖魚、魷魚以及秘魯鯷魚,以確定過度捕撈會對依賴這些食物來源的大型掠食動物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在分析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之后,研究者發現上述水產品的大多數都被水產業捕撈殆盡,只剩下20%還能維持作為大型掠食動物的食物來源。
在加拿大,科學家們稱圣勞倫斯海灣的大西洋鱈魚正變得極為瘦小,因為它們現在很難找到像香魚科的小海魚那樣的食物;在馬里蘭的切薩匹克灣,條紋鱸魚也變瘦弱了,因為其食物來源鯡魚和鳳尾魚的數量正在萎縮;在地中海,海豚種群里廣泛存在的問題是營養失調或者病態,因為它們缺乏營養,而且很容易為疾病困擾。
鯨也面臨同樣的覓食困境,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會影響到它們的生命力和求偶意愿。對于許多瀕危的鯨類來說,逐步減少的食物來源意味著它們的種群數量將難以恢復。斯泰勒斯還說,海鳥也明顯遭受了嚴重打擊,因為無法保證食物來源,它們都不再選擇配偶。她舉例說,挪威的海鸚鵡在一年里的雛鳥孵化數量已經下降了64%。
問題是,當大型動物的食物來源逐漸枯竭,漁民卻把目標對準海洋食物鏈的更下方,捕撈更小的魚類,生物學家警告說,如果漁民在海洋里過度捕撈,可能全世界海洋里就不會剩下什么了。
現在每天捕撈上岸的食用魚類,例如北歐藍鱈、鰹魚和鮐鲅魚,其捕撈量比1950年增加了四倍,而每年細小的秘魯鯷魚的捕撈量達到1000萬噸。世界上最大的十個漁場里面的七個都不是出產大型魚類,而是那些小型的鯷魚、鱈魚和大西洋鯡魚等。
而對于大西洋里的漁民來說,鯡魚種群數量的逐步下降將會影響到以之為食物來源的金槍魚的產量。斯泰勒斯最近在羅馬召開的聯合國世界漁業現狀會議上發表論文說:“金槍魚基本依賴捕食鯡魚生存,所以很多漁民擔心鯡魚捕撈會奪走金槍魚的食物來源。”
論文還指出,水產養殖業可能是過度捕撈的最大策源地,小型魚類捕撈量的81%都被加工成魚粉或者魚脂用于喂養水產養殖魚類。她說:“這才是漁業捕撈的根本需求。人們吃沙丁魚,但這并非過度捕撈的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水產養殖業的需求。”
氣候變化也對作為食物來源的魚類造成了損失,這些魚類比那些大型掠食動物對海洋溫度的升高更為敏感,如果世界上的水溫持續變暖,科學家們擔心食物鏈底端的魚類將更難以恢復其種群數量。
研究者呼吁世界各國政府更謹慎地管理小型魚類捕撈業,對熱點地區加以保護以使魚類能夠產卵,并禁止捕撈初生小型魚類。斯泰勒斯說:“我們的請求是,我們應該更負責任地捕撈,給鯨、海鳥還有金槍魚也留點食物。”
斯泰勒斯說:“我們不能再允許更多地捕撈小型魚類了,我們總是認為它們物產豐富,會很快恢復種群數量,但是情況并非如此,我們已經耗盡了它們自身恢復的能力。”她說,我們在處理漁業方式上的變化需要再加以改變,“我們只需要停止捕撈初生小魚就夠了,因為我們已經捕撈了所有大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