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時下臨近冬季,由于氣候的變化,廣東地區養魚進入了問題多發期,大家要時刻注意天氣及水質變化,加強各項管理措施,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
1、科學開啟增氧機。開增氧機,不僅是為了增氧,更重要的作用是攪動塘水,減少分層,避免池塘“氧債”,即減少耗氧有機物的沉積,促進有機物分解。
2、畜禽糞便盡可能發酵入池。在魚豬(禽)立體養殖塘,畜禽糞便是池塘第一大耗氧源。冬季由于細菌分解能力下降,生鮮糞便易大量沉積塘底。其一是加劇塘底還原反應,產生大量如甲烷、硫化氫、氨氮等有害化合物;其二是造成池塘“氧債”,一旦隨塘水對流泛起,會短時大量消耗溶氧,引起魚急性缺氧死亡。畜禽糞便發酵后入池,可大幅減少耗氧,提高養魚安全性。
3、強化酵素菌等微生態制劑產品的應用。酵素菌由三類24種益生菌組成,其中有中、低溫菌株,水溫15℃以上便可使用。根據廣東水溫特點,冬季絕大多數時間水溫高于15℃,因此,冬季池塘更應加強酵素菌技術的應用,加速水體有機質、有害化合物的分解或轉化,凈化水質。
4、加強喂養管理。在冬季,喂養管理工作不能松懈,一是“養好水”,即培育池塘優良的藻相和優良的菌相,保持水質相應的肥度,做到肥、活、嫩、爽,這樣既可有效降低有害化合物含量,又可穩定水溫;二是科學、合理投喂,要隨時了解天氣變化,根據天氣狀況,水溫變化趨勢,以及魚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飼料的投喂量,減少飼料浪費,保障魚的正常生長和安全越冬。
5、適量加水換水。進入冬季,雖然蒸發量減少,但是由于降水減少,有的池塘水位會有所下降,這時應加注新水,增加池塘水深或關水量,還可換掉部分老化水,時刻保持水質清新。相比之下水越深其水溫越穩定,因此,加深水也是保溫措施之一。
6、捕魚時操作要細致,盡量勿使魚受傷。冬季魚的新陳代謝減弱,受傷后,恢復較慢,加之冬季是水霉病高發時期,魚體受傷后極易感染水霉,治療難度大。因此捕撈時一是要小心操作,勿使魚受傷,二是捕魚后要全池潑灑消毒藥物和抗應激藥物,如二氧化氯、高穩維C等。
□武漢市合緣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廣東辦事處 供稿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