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陣陣秋風涼,絲絲秋雨潤。入秋以來,鰻魚主養區普降大雨,長期的高溫、干旱得以緩解,水源緊缺得以改觀,氣溫、水溫趨于鰻魚的適溫范圍,鰻魚養殖進入適生快長的黃金季節。
當水溫在25℃左右徘徊的時候,形成了鰻魚較佳的適溫環境,養鰻場要結合這一階段的氣候特征,抓緊促生長及防治季節性的病害,切實加緊、強化鰻魚營養,提高鰻魚抗病的能力,作好入冬保溫棚內養殖的準備工作。
秋風涼雨,頻發的北方冷空氣反復光顧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這一時候氣候屬于多變的不穩定期,晝夜溫差大,晴、雨、陰、氣溫變化大,會嚴重影響變溫性水生動物的生長。一方面要及時調整投餌率,并結合鰻魚的攝食情況以及天氣預報的走向,調整工作要及時到位,既讓鰻魚吃飽,也讓鰻魚消化吸收好。雖說是進入鰻魚適生旺長的好季節,但養殖生產也不能操之過急,切不可長期過量給餌,若過量給餌,或投喂低質量的配合餌料,往往這個季節也是鰻病,特別是腸炎病、寄生蟲病、真菌病、藥物毒副作用產生的腐皮病的高發期。
腸炎病的發生,人們習慣于“病從口入”查究原因。一般而言,腸炎病的外觀癥狀:鰻魚食欲下降,掛臺盤柱增多,游動乏力,水面出現較多的漂浮便,浮便有的呈黃褐色條狀便,有的呈白色粘液便,水中粘液塊狀懸浮物增多,用細撈海撈取排污管出口的污水,網內可見大量白色的粘液便。水面浮泡增多,腥臭味日重。近來在鰻病診治當中,真正發現腸炎病典型癥狀的鰻魚并不太多。見鰻魚肛門既不發紅,胸、腹鰭也不發紅,腹脹、腹水、腸胃粘膜充血潰爛等腸炎的典型性病癥并不多見,但出現拉漂浮便的情況較多。出現這種情況,撈取疑病的鰻魚解剖,發現鰓絲腫大、粘連,粘液分泌增多(可拉成細線彈性狀),鰓弓動脈腫大擴張,血竇較多,中毒癥狀明顯可見。出現這種情況,主要的原因:水質惡化,特別是水中亞硝酸鹽氮嚴重超標;浮游植物相破壞、死亡,出現泛塘倒水;使用藥物的毒副作用,未及時采取換水、解毒,恢復水質微生態環境等措施;或投喂不新鮮的非全價配合飼料;寄生蟲病暴發,侵蝕鰓、皮膚等器官,引起鰻魚不適,而過激反應,使血氧下降等;是發生非典性細菌性腸炎病的主要原因。
腸炎癥狀的出現不僅僅是細菌性的唯一表征,要細心辯證致病因子,有針對性的予以及時處理,一般最有效的辦法是:停食2餐以上,讓腸胃減荷,恢復功能,消除病因。采用殺蟲滅菌、修復水質環境、解除毒害;拌料內服黃連、磺胺類、四環類或氟苯尼考、惡喹酸或鹽(氯化鈉)與生大蒜混合水漿或腸炎靈1#(含黃檗堿等),或鹽+三葉鬼針草+山楂+甘草熬汁合劑,連喂3 -5日,并行水環境消毒、改良等措施,鰻魚可迅速恢復健康,鰻魚恢復正常以后應選擇全價配合飼料并添加一些維生素、鹽、有益生物菌等等以恢復腸胃內環境,提高對營養的吸收、利用能力,以期隨機提高投餌率及飼料轉化率。
秋風涼雨,陰晴交替,水溫漸降,控制投餌,不使鰻魚過量攝食,其參考指標為:觀察鰻魚的實際上臺率及搶食攝食情況,短時間之內吃光(3-10分鐘)戀臺不散為指標,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腸炎病發生。
在腸炎癥狀出現至恢復正常之初期,應少喂或停喂魚油,以減輕病癥,待比較正常以后,逐漸適量添加魚油,以增加鰻魚之肥滿度及提高飼料轉化率,為鰻魚順利越冬作好準備。
入秋氣候漸冷,水溫進入鰻魚的生長適溫范圍,同時這種適溫也是多種鰻魚寄生蟲生長繁衍的最適范圍,因此此時對寄生蟲的防治也必須高度重視。現在市售殺蟲藥品品牌繁多,應交替選擇高效、低毒、無殘留、不破壞生態環境的藥物使用。在有效滅蟲以后,一定要伴以解毒消炎、恢復水環境的程序,修復水環境、恢復體能是非常關鍵的一招。
隨著水溫的下降,鰻魚真菌性的疾病也將頻發,場家不得不提防。防治的辦法很多:增加鰻魚的營養,減少意外損傷,改善水質等都非常必要。盡管想方設法預防真菌疾病的感染發生,但患病者也隨時隨地可見,特別是在山高水冷的地方易于流行。目前限于藥物使用的要求,必須打破常規尋找一些新的辦法:一是加強營養,強化喂養優質魚油,增加VC、VB、VA、VD的吸收,光滑體表,健康肌膚,增強粘液的完整性與抗病原體能力;二是優化水環境,培養一定的水色(繁衍藍、綠、裸藻等),降低水透明度,加強日光照;三是水體用氯化鈉500ppm+小蘇打500ppm+抗霉病的中草藥合劑,也是有效的辦法。另外常拌料內服食鹽(5g)+生大蒜(5-10g)/kg料水漿,效果也十分顯著。
隨著多品種鰻鱺在祖國大陸養殖成功,必須重視不同品種對某一藥物的區別敏感性。日漸增多的不明性爛瘡腐皮病,困擾著養鰻業。防治這種疾病,關鍵是加強鰻魚的營養,有針對性地下藥,特別要區分不同鰻種對某些藥物的敏感性的不同,如咪唑類、阿維菌素類藥、檳榔百步類藥對日本鰻鱺的毒副作用重于歐洲鰻鱺。有的混用同一藥物同一濃度于日本鰻、歐洲鰻、美洲鰻之間,其結果有的是大出人的預料之外的。我們呼吁、建議:藥物生產廠家要多作一些應用前的試驗工作,制訂科學的操作規程;另一方面建議用者留心,不盲目跟風用藥,防止不必要的損失發生。而對不明性的腐皮爛瘡病,一般是先治蟲后治霉菌,再殺滅細菌性病原體,然后再解毒、消炎及水質環境的修復工作,可喜的是合理應用食鹽、小蘇打、碘劑、土霉素等,可較快地治愈此病。
由于氣候多變,日照減弱,土池水質變化將加劇,因氣候變化而調整養鰻土池的排、注水量,以穩定水質藻相,及時殺滅過多的大型浮游動物并防其它疾病的并發,也是入秋鰻魚養殖的又一關鍵措施。若發生泛池倒水、死藻水變,最好先停食幾餐,大量排去水面漂浮的藻類尸團,再排池底部水,并開轉增氧機,并潑灑水質亞硝氮降解劑與增氧、氧化劑、含氯消毒劑(如水保姆、速氧底凈、凈水寶、溴氯海因、優氯凈等,均可有效地遏制池水惡化。
總之,入秋越冬前的鰻魚要注意:科學投餌防腸炎,防治寄生蟲病,防治真菌病,及時治理不明性腐皮爛瘡病及水變,一般可以說度秋已無大忌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