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漁業報資訊:浙江省舟山市今年北太魷釣產量將是近十年來最低的一年,魚價也屬近年來最高,但高走的魷魚價格遠遠無法彌補產量大幅下降所帶來的損失,今年舟山市多家北太魷釣企業虧本已成定局。但在諸多利好因素影響下,船主投資北太遠洋漁業的信心未減,預計明年新建遠洋魷釣漁船數將會大幅增加。
產量下降 魚價上升
今年舟山市北太魷釣漁船約180艘,并新建了2艘專業節能性北太魷釣船。正當人們投資北太魷釣的熱情日益高漲時,今年北太魷釣產量大幅下降的消息,讓不少船主和投資者大驚失色。
全國人大代表、華鷹遠洋漁業公司董事長李科平說:“我們公司的船,到目前為止,最晚出海的船只產量約100多噸,最早的也只有300噸,平均單產僅有160噸~170噸。按往年,現在平均單產該達到四五百噸了。”
“現在再賴在那里沒意思了,肯定釣不上來了,還不如趁早回來呢。”舟山國鴻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偉國無奈地說:“臺風前還能捕到一些魷魚,臺風過后就更捕不到了,一艘船共31個人,一天忙碌下來只收獲幾十條魷魚,這種現象持續了小半個月,照這樣下去本都撈不回來。”
今年舟山市北太魷釣漁船除投產早、生產好的,個別單產達到200噸~230噸外,多數產量只有100噸~150噸,預計總產量減幅將達到60%,個別漁船單產減幅將超過70%,產況為近年來最低水平。從往年7月份生產量數據看,一般情況下一個捕撈單位月產量就能達到90噸~100噸,而今年平均單產只有40噸~50噸。
受到市場供需影響,魷魚平均價格持續上升,從去年的每噸7000元,一路上揚到最近的每噸13000元,比6月份平均漲幅超過30%。魚價雖高,但卻遠遠彌補不了大幅減產帶來的損失。楊偉國為我們算了一筆賬,以去年為例,一艘船一年下來平均產量在550噸,純利潤約有50萬元~60萬元;今年產量現在只有150噸~200噸,預計單產量純利潤要減少40萬元~50萬元。雖然,今年魷魚價格逐月上升,很多人年初每噸9000元時大都將貨出售了,現在的魷魚價雖高,但有價無貨,許多人也只得望著走高的魷魚價格而苦嘆。
北太水溫低 漁汛無法形成
據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外經外事處負責人介紹,今年舟山市的北太魷釣漁船數量約增20余艘,除新建2艘北太專業魷釣船,其余大多是從北方轉買的二手船。就全國而言,北太魷釣船總數沒有太大變化,造成今年北太魷釣產量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海況不利。今年海水底層水溫普遍下降,由于魷魚水溫敏感性強,導致無法形成往年的魚旺汛。
近日,在舟山召開的浙江省2009年北太遠洋漁業工作會議上,不少北太船東說:“今年的日食現象很有可能是今年海洋氣候反常的主要原因,從而表現為該海域水溫驟降,無法形成往年的魚汛。”這一說法并沒得到相關專家的確定,但水溫驟降,使該海域今年無法形成魚汛是事實。
近年來,北太平洋約北緯42°~50°與東經152°~154°海域一直是北太魷魚的聚集海區,魚汛期間水溫基本保持在15攝氏度~18攝氏度,但今年海溫異常,水溫普遍低于15攝氏度。而且海上風浪加大,導致該海區魚汛不集中,可能部分魷魚潛入深海無法捕撈。
雖然虧本 船主信心高漲
作為全國最大的北太平洋魷釣基地和最重要的魷魚加工基地,舟山市的北太魷釣產量不僅直接關系到全國的魷釣總量,更關系著舟山市乃至全國的水產品加工和出口額。
有識之士認為,在未來幾個月,舟山市乃至全球魷魚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仍然難以改變,魷釣產量可能將逐月下降,魷魚價格將繼續攀升,并將帶動部分魷魚加工產品的價格上漲。今年虧本的局勢令不少北太船主憂心忡忡,過早地擔心起了明年的相關成本費用。但虧本的態勢并未嚇走眾多的北太船主,而高走的魷魚價格,卻更加堅定了許多北太船主投資北太遠洋漁業的信心:今年產量大幅下降只是突發的因素造成,從往年的產量來看,魷魚產量明年必將有所恢復。又因今年油價平穩,漁船造價成本低,加之政府對于遠洋漁業實行的柴油補貼、造船補貼等許多優惠政策的鼓勵,在財力允許下將繼續擴大遠洋漁業生產規模。
據悉,明年的新建遠洋魷釣漁船數量會有較大幅度增加,舟山市遠洋漁業很可能迎來新一輪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