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婦女網資訊:日前,江蘇省贛榆縣人大代表、宋莊鎮農村勞務經紀人孟慶翠又一次組織60多名農家女,包專車奔赴山東省煙臺市彭福水產有限公司從事水產品加工。這是她去年以來第八批選送外出打工“娘子軍”。
已過不惑之年的孟慶翠,是宋莊鎮駐地一位剝蝦能手,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她帶領150名農家姑娘到天津東沽冷庫從事水產品加工以來,已累計輸出農家女5000多人,捧回勞務總收入4000多萬元。去年初,縣委召開創業明星表彰大會,專門把孟慶翠請上領獎臺,授予她“勞動力轉移功臣”獎;今年縣婦聯召開大會,再次表彰孟慶翠。
20世紀90年代初,孟慶翠獲悉外地沿海急需大量水產品加工能手,在取得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后,她便與10多位小姐妹結伴,毅然踏上了北去的客車,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第一站在青島海洋冷凍廠未能如愿,接著北上煙臺、輾轉秦皇島,最后在天津東沽冷庫加工廠落腳。剝蝦、扒蛤、盤魚,孟慶翠以嫻熟的技藝贏得了廠方的信賴,并簽下一次用工150人的勞務合同。她從家鄉精心挑選的姑娘,個個手藝出眾,加工的水產品合格率一直保持100%。可好景不長,因經營方面的原因,這家企業到1994年秋倒閉。無奈,孟慶翠只好忍痛帶著自己的“娘子軍”打道回府。
為尋找新的就業門路,在家只呆了幾天的孟慶翠又只身南下溫州、杭州、上海等地,跑了20多家企業。可花了2000多元費用,事情仍沒有一點眉目。坐在返鄉的列車上,孟慶翠傷心透了。這回,丈夫滿心歡喜,覺得妻子總該在家安心過日子了。可第二年春節剛過,三五成群的姑娘們又來找孟慶翠外出。丈夫不答應,勸她安安穩穩在家也有活干。丈夫承包村里的蝦塘急需人手,經營好了,一年也能收入五、六萬元。誰不想與家人在一起?可面對姑娘們一雙雙渴求富裕的眼睛,孟慶翠只好把心再次橫下來。她又一次乘上北去的客車到日照、去威海、跑萊州,可一個星期下來,仍沒有聯系到合適的工作。正當她無奈而又痛苦地乘車返鄉時,隨手揀起一張乘客丟棄的報紙,一份冷凍廠的招工廣告從此改變了她的命運。廣告上說招收海產品加工人員,突如其來的喜訊真得就象天上掉餡餅,讓孟慶翠高興得大喊:“我找到啦!”當滿車的乘客向她投來驚奇的目光時,她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忙叫司機停車,拿著報紙換乘火車,直奔煙臺市彭福水產有限公司。經實際操作演示,她順利地拿到了海產品加工協議書,一次從家鄉帶出200多名女青年,而且一干就是10余年,每人月收1000多元。
對家中缺乏男勞力或貧困家庭的農家女,孟慶翠總是想法安排,并將她們帶到公司,組織技術能手與她們結對子,手把手地教,使她們很快鍛煉成技術骨干,拿到較高收入。為解決這支水產加工“娘子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孟慶翠牽頭自己的組織——贛榆老鄉會,包括爭取漲工資、給予各類保險待遇等維權在內的許多方面,為姐妹們解除后顧之憂。為擴大就業范圍,孟慶翠還憑借在煙臺創出的名氣,先后承攬了青島、威海、日照等地的水產品加工業務,從2001年開始,每年輸出打工妹500多人,每人最低月收800多元,最高可達2000元左右。去年,她先后向青島、威海輸送300多女工,向蓬萊選送200多人,而且就業領域也逐步拓寬到水產品、電子、玩具、服裝加工等領域。
村民都說,孟慶翠是個好人,是咱們村里的金鳳凰。鎮黨委、政府贊她是個領頭幫富的帶頭人,由于她對家鄉有突出貢獻,她還被選為縣人大代表。而孟慶翠卻說“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要帶領家鄉更多的婦女姐妹們,走出家門、勇闖天下,使我們的姐妹們腰包鼓起來、腰桿挺起來、家庭富起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