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親魚的培育
1.放養比例
雌雄比例為2:1;年齡一般要求達到4冬齡以上,體重范圍1.5~3千克。
池塘培育親魚,每畝可放養100~120千克,并搭配混養30~50尾鰱鳙魚,但不宜混養鯉魚、鯽魚等底層魚類。網箱培育親魚,放養密度為25~30千克/米z。
2.培育管理
光倒刺魚巴喜陰,可在親魚培育網箱或池塘水面放養水葫蘆或水浮蓮,并用竹框圍欄定位,為親魚棲息遮蔭。清新的水質和水流有利于刺激親魚的性腺發育。從每年3月上旬開始,親魚培育池塘應每周沖注新水1~2次,有條件的可持續沖水刺激。
平時投喂的全價人工顆粒浮料,其蛋白含量都達到32%以上,日投喂量占親魚總體重的3%~5%。親魚繁殖期前兩個月及繁殖期間,飼料中加拌0.01%的維生素cID維生素E投喂,以促進親魚的性腺成熟。期間還可適當搭配投喂光倒刺鲃喜吃的苦荬菜和雞鴨內臟(主要是動物的腸及脂肪等),有利于親魚體內能量物質的儲存和轉移。因為魚類的肝臟會有選擇地將儲存的物質用于性腺的發育,以保證魚卵內營養成分積累的穩定,這有助于提高魚卵孵化后魚苗的成活率。
二、人工繁殖
1.親魚催熟
根據我們對光倒刺鲃的繁殖生物學研究,親魚性腺在冬季處于III期,5月至8月的性腺都處于Ⅳ期,為繁殖盛期,成熟系數為全年最高峰,雌魚為7.10%~8.02%,雄魚為0.47%~0.55%。然而光倒刺魚巴在人工培育中,往往會出現同批親本個體性腺發育成熟不一、催產時產卵不同步的現象,這將會極大地降低催產的效果。
在催產前15~20天,對親魚進行腹腔注射LRH-A3,劑量為1~2微克/千克,雌雄魚劑量相同,注射后在池塘中繼續培育。
2.催產
經過多次的催產研究,我們發現使用以下的催產藥物及劑量進行催產,效果較佳:雌魚PG 3毫克/千克+LRH—Az 3微克/千克+DOM 3毫克/千克:雄魚的劑量減半。實行2次注射,針距12小時,第一次注射量為1/3,第二次注射余量。
3.人工授精
半干法授精。盆中盛可適當延長精、卵存活時間的少量任氏液(任氏液配方:NaCl 6.5克、KCl 0.14克、CaCl 2 0.12克、NaHC03 0.2克、NaH2P04 0.01克,加水至1000毫升),然后擠卵入盆,同時擠入精液,用羽毛攪拌1分鐘后,倒至塑料籃子里孵化。
因為紫外線對魚類精、卵具有很強的殺滅作用,為了防止魚卵受精失敗,在進行人工授精時,精、卵均要避免陽光直射。
4.孵化
以塑料籃微流水的方法進行孵化。塑料菜籃密布細孔(孔徑1.8毫米),籃內盛卵,放置于微流水中,使塑料籃在水面隨水漂浮。受精卵在籃內孵出的魚苗,從塑料籃的小孔漏出,在水池中完成胚后發育階段。孵化水溫保持在23~26℃。
三、苗種培育
1.魚苗水泥池培育
(1)水泥池條件。培育光倒刺魚巴魚苗的水泥池統一規格,長5米、寬3米、高1.2米,排列于一個大型的工廠化孵化車間里,車間頂部透光區使用單層遮陽網覆
蓋,以減弱陽光的直射強度。各池有獨立的進排水口和充氣增氧系統。
(2)消毒與水源處理。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對水泥池浸泡消毒20~30分鐘后刷洗干凈,注入清潔水至0.8米左右。為了有效地杜絕病源和敵害生物,抽取清潔的地下水進行魚苗培育。每池平均分布9個充氧氣石,充分曝氣,保證池水溶氧4毫克/升以上。
(3)魚苗放養。可在同一個水泥池進行魚卵的孵化和魚苗的培育。在適宜的水溫下,光倒刺魚巴魚卵進行人工授精之后兩天,魚苗便可出膜。每個水泥池可放養剛孵化出來的魚苗5萬尾,平均全長7毫米左右。魚苗剛孵化出來時,魚體橘紅色,喜集群躺于池底,依靠自身的卵黃囊來維持機體的發育需要。4天之后,魚苗體色逐漸變黑,開始平游于水面覓食或集群游于池底邊角,這時即可投餌。
(4)魚苗投餌。為了杜絕病源,且保證魚苗的生長需要,餌料以投喂豐年蟲為主,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天投喂4次,每6小時一次。孵化豐年蟲卵前,要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對其進行消毒殺菌。按照5克/萬尾的豐年蟲投喂量進行計算,每池至少要投喂25克豐年蟲。
在豐年蟲投喂充足的情況下,光倒刺魚巴魚苗經30天培育可長至1.8厘米左右,這時可逐漸減少豐年蟲的投喂量,誘導性地投喂鰻料團,促使其食性轉化。一般3~5天,即可馴化光倒刺魚巴魚苗攝食鰻料團,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左右。之所以投喂鰻料團,而不是鰻料粉,主要的原因有:一是為了方便在鰻料中拌喂預防魚病的藥物;二是為下一步的池塘培育魚種作準備(魚種在池塘里怕強光,喜于水下攝食)。
(5)管理。在水泥池進行魚苗的規模化培育時,不但要做到及時換水,每天吸污,清除腐敗殘餌、死魚及糞便,還要每隔10天左右潑灑一次可降氨氮的微生態制劑(如光合細菌等)調節水質。
因為光倒刺鲃巴魚苗對氧氣的需求量較一般魚類要高,而且水泥池中培育的魚苗密度較大,所以必須時刻保持池水的溶氧充足,注意檢查充氧系統是否正常運轉,不間斷地充氣。
光倒刺魚巴魚苗的最適生長水溫為20~28。C,在養殖過程中應將水溫控制在此范圍內,促進光倒刺鲃的快速生長。此外,在魚苗培育期間還要注意根據魚苗的生長狀況來調節投喂量;注意檢查病魚死魚,及時采取對策。
在水泥池中經過50天培育后,光倒刺魚巴魚苗全長可達到3厘米左右。這時可將魚苗從水泥池中移出,放進已經培育好水質的池塘里,進行下一步的魚種培育。一般使用此方法在水泥池里培育的魚苗,其成活率都可以達N90%以上。
2.魚種池塘培育
(1)池塘條件。光倒刺鲃魚種培育的池塘面積一般3畝左右,泥質底,淤泥厚度不超過10厘米;池塘設有進排水系統,排灌方便,池塘水質應符合養殖水質要求。
(2)池塘準備。放苗前7天,保持水深20厘米,用5克/米。強氯精溶液全池潑灑,進行清野和消毒,兩天后排干池水,注入新水至水深0.6米,進水時用80目濾袋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進入;然后將微生物菌肥肥水素3千克浸泡過夜后,全池潑灑,培肥水質。
(3)魚種放養。經過水泥池培育的魚苗全長達到3厘米左右,即可移入池塘進行魚種培育。放苗前,用20尾光倒刺鲃魚苗試水24小時無異常后,將魚苗從水泥池中用抄網撈出,用氧氣袋裝運到池塘邊,調節氧氣袋內水溫至與塘水溫差低于2℃后,解開袋口,放苗入池。魚苗放養量為5萬尾/畝。
(4)魚種投喂。魚苗下塘后第二天,開始投喂團狀鰻魚飼料,每畝2千克,每日早晚各喂一次;為了使魚苗逐步建立定點攝食的條件反射,開始投喂的前7天,除沿塘邊四周潑灑粉狀鰻料,同時在池塘分12~15個點投喂團狀鰻料,然后逐漸縮小投飼范圍至固定投喂區。l 5天后,逐漸降低鰻料投喂量,改投粗蛋白含量為38%~40%的1#魚苗膨化顆粒飼料,日投喂量為8%~10%。
(5)日常管理。魚苗下塘后,每日加注新水5厘米,使水位逐漸升至1.2米;在培育期間及時補充新水,以保持水位;培育后期,每周充入新水一次,使水位升高并保持在1.5米;每晚23:00至第二天凌晨6:00開啟增氧機,以保證充足的溶氧。日常投喂實行“四定”。
在光倒刺魚巴魚種培育期間,每15~20天投放肥水素一次,每次3千克;視水質變化情況,投放含微生物制劑的水質改良劑,用于調節水質,使池水保持“鮮、活、嫩、爽”。
通過90天的池塘培育,光倒刺鲃魚種全長超過8厘米,成活率達N90%左右。
文/廣西水產引育種中心 張 盛 呂業堅
電話 1 397711 547 5
郵編 5 30031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