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北水產局資訊:荊州區地處城郊結合部,環擁荊州古城。全區有傳統宜漁水域面積12.62萬畝,其中池塘6.5萬畝,水庫26座2.32萬畝,湖泊7個2.61萬畝,低洼冷浸田及荒水荒灘6萬余畝。針對全區水產資源特點,荊州區委區政府確立了突出發展城郊現代漁業、努力創建特色水產大區的發展戰略,并制定了荊州區水產“十一五”發展規劃。三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重抓水產”戰略的引領下,荊州區大力推進“水產壯大工程”,城郊現代漁業迅猛發展,全區水產養殖面積、養殖產量、漁業產值分別由2005年的9.8萬畝、3.7萬噸、4.2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18.8萬畝、8.56萬噸、8.6億元,增長一倍,水產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邁入了全省水產大縣行列。全區城郊現代漁業發展呈現“五突起”。
一、鱘魚產業借勢突起。發揮長江水產研究所太湖中華鱘繁育基地和人才技術優勢,以恒升實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大力發展以鱘魚苗種繁育為主的名貴魚工廠化養殖,三年來鱘魚規模養殖企業新增加到11個,鱘魚工廠化養殖面積增加到12萬平方米(含苗種生產車間6萬平方米),成魚養殖500畝,觀賞魚養殖增加到5萬平方米。年生產鱘魚苗種能力3000萬尾,成魚產量100噸,觀賞魚100萬尾,產值1億元以上,成為全省最大的鱘魚苗種繁育基地。
二、青魚專養順勢突起。以友信青魚產銷合作社為龍頭,以董場、九店為核心示范區、以紀南鎮為發展重點,大力調整養殖結構,全面推廣青魚專養高效養殖模式。全區已形成沿長湖20公里青魚養殖長廊涵蓋董場、雷湖、魯垱、岳場、九店等八個青魚養殖小區,全區青魚養殖面積達2.5萬畝,年產青魚2.5萬噸,產值2.5億元,畝平效益達4000元以上,是全省青魚養殖的重要基地。
三、休閑漁業得勢突起。依靠得天獨厚的城郊區位優勢,休閑漁業得勢突起,蓬勃發展。全區現有休閑漁業場所143處,面積1.22萬畝,年接待垂釣20萬人次,并形成了 “魚禾園”、 “金皇”、“銀杏”等10家集垂釣、娛樂、餐飲、住宿及會議接待為一體的高檔次漁業休閑會所;形成了以太湖港水系、馬山荊堤漁場、太湖桃花村、紀南海子湖等千家萬戶參與的四大漁業垂釣休閑片區;形成了一批圍繞湖庫和景點的集休閑、垂釣、觀光、游玩為一體的湖庫休閑游樂垂釣園,休閑漁業系列接待服務年創產值達1億元以上。
四、加工企業趁勢突起。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展,水產加工企業趁勢突起。2007年引進 “湖北金鯉魚食品有限公司”,在紫荊工業園建水產品熟食加工車間,2009年又在九陽工業園征地100畝,新上淡水魚蝦分割冷藏加工項目,預計投入資金1.468億元,年加工鮮魚能力4萬噸,產值2.5億元, 2010年建成投產后,全區水產加工企業加工鮮魚能力可達到5萬噸以上。
五、漁業經濟組織應勢突起。在培植各類養殖協會、運銷協會等漁業經濟中介組織的基礎上漁業合作社應運而生,應勢突起,三年新增漁業合作社5家,網絡漁戶1500戶,面積5萬多畝。其中,友信青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已發展社員471戶,青魚養殖面積1.5萬畝,并輻射帶動荊州、荊門、枝江等周邊縣(市)500多戶農戶發展青魚養殖。2008年,該合作社被評為全省十佳漁業合作社。
在新的起點上,荊州區水產業正乘勢而上,不斷續寫城郊漁業新篇章,即進一步發揮城郊區位和資源優勢,建設現代高效漁業經濟區,做到五個大力發展。一是大力發展休閑漁業,把荊州區建設成中心城區的后花園。二是大力發展設施漁業,把荊州區建設成名貴魚品種的種苗基地。三是大力發展青魚產業,把荊州區建設成全省最大的青魚產業基地。四是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把荊州區建設成水產品的重要集散地。五是大力開展漁池改造升級,把荊州區建設成漁業標準化示范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